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南昌高新区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 科技之花在这里盛开

2018年05月29日 07:3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位于南昌高新区的晶能光电有限公司芯片生产线。 本报记者 刘 兴摄

  南昌高新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移动终端、LED、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力,瞄准产业链的高端和高价值环节,推动产业集群和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效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5月21日,由冠一通用飞机自主研制的单发四座固定翼通用飞机GA20首架机在江西南昌高新区顺利下线并完成滑跑演示,这意味着这架历时3年研发、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和国际通航整机企业同台竞争的通用飞机从蓝图变为现实,标志着中国通航民企首次展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硬实力。

  GA20的顺利下线,是南昌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体制创新结出的硕果。近年来,身处中部内陆的南昌高新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效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全国157家国家级高新区2017年综合实力排名中,南昌高新区位居第40位。

  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

  紧盯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推动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

  在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军林兴奋地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继“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之后,又在黄光、绿光、红光、下一代无荧光粉LED照明以及新型MOCVD高端装备等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目前,工程中心研发的黄光LED电光转换效率达到21.5%,远高于国外公开报道或可查询到的最高水平。

  近年来,南昌高新区持续围绕创新发展,鼓励扶持企业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了26个国家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3个国家众创空间,基本实现了一个产业拥有一个或多个研发平台。目前,南昌高新区正以高标准推进南昌国家大学科技城、高新区科研城、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建设,形成产业研究机构规模效应,引进中科院3D金属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韩国全州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共计30余所与本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走进位于南昌高新区创业梦想街区的江西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总能看到一群年轻人忙碌的身影,他们或在讨论创业项目方案,或在进行项目设计,都在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努力奋斗。目前,全区孵化器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国家级大学生双创示范基地核心区已入驻团队400个,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双创示范基地之一。

  2017年,南昌高新区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万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首次突破200家,是截至2012年底的2.5倍。这里诞生了1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5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打造创新平台,力争在2020年挤进全国高新区的第一方阵。”南昌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熊黎辉说。

  引领产业提质增效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抓科技、促创新、强产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在南昌比亚迪电子部品件公司,9条摄像头模组生产线已经量产,而这距离项目签约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南昌比亚迪电子部品件公司负责人易志斌说,高效率的背后,离不开产业链招商。“我们不出园区,就能找到上下游企业。甚至不需要物流,直接做好产品,直接就可以送货到客户端,因为下游企业在公司隔壁,极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易志斌告诉记者,着眼产业集群发展,南昌高新区率先在全市出台采购区内配套“双奖”政策,对企业在区内采购配套产品,按采购金额分别给予采购方和供货方1%的金额补贴,单个企业补贴总额最高500万元,与多个企业配套的可分别享受补贴。

  近年来,南昌高新区围绕移动终端、LED、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力,瞄准产业链的高端和高价值环节,推动产业集群和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南昌高新区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快速引爆,一年间引进了华勤通讯、闻泰科技、龙旗信息等国内前5名移动智能终端ODM企业及努比亚、小辣椒等品牌智能终端产品制造基地项目8个,预计3年内将实现年产移动智能终端产品不低于2亿台,形成全国产能“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在LED产业方面,形成了自主知识品牌“全链条”,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LED全自主研发产业链的开发区。

  航空产业也迅速朝着集群化方向发展。目前,南昌高新区已引进冠一通航、中发天信发动机等13个通航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以大飞机制造研发为主要支撑,整机和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为一体,航空航天科研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为补充的航空产业基地格局。

  今年一季度,南昌高新区GDP同比增长9.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8%,居全市第一。

  实现全要素协同发展

  寻找改革创新的发力点,实现实体经济与科技、人才、金融等全要素协同发展

  “从公司注册、厂房装修到正式投产,我们只用了半年时间。”南昌振华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国强感慨道,多亏了南昌高新区提供的“保姆式”服务,减少了公司工作人员深圳、江西两地来回奔波。

  这是南昌高新区优化机制让项目高效运转的大胆创新。近年来,该区积极寻找改革创新的发力点,创新承接项目思路,大力开展“重资本、轻资产”招商,通过产业发展基金股权投资和代建厂房,从去年起,连续4年每年建设100万平方米工业标准厂房,装修到位后提供给企业使用,为企业和项目提供“拎包入驻”的服务,快速引进了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

  去年11月22日,南昌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收到了建设银行发放的一笔400多万元的贷款。该公司财务部融资主管刘玲表示,这是公司当年收到的第4笔出口退税周转金贷款,解决了他们退税周转金流动资金积压问题。为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南昌高新区创新“自选动作”,在全市率先实施出口退税周转金政策。通过采取银行贷款、政府贴息的办法,专项解决区内出口企业退税周转金流动资金积压问题,有效缓解出口企业资金压力和资金断层风险。

  南昌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黄俊表示,高新区将加快实现4个“90%”的格局,即90%的研发人才在企业、90%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的职务发明出自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立在企业,重点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航空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鼓励企业通过广泛参与协作研发、创新联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高新区建设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带动区、科技创新的示范引领区、绿色崛起的样板先行区和全国一流的生态科技新城提供科技支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兴 通讯员 邱 垚)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