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私募基金成第三大机构投资者

2018年05月21日 14:55   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1日讯(记者周琳)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上表示,需求、科技、制度的变迁,推动了私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到22446家,已备案私募基金实缴规模达到11.1万亿元,过去三年年化增长率分别为64.4%和95.3%。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467家,实缴规模为2.6万亿元,过去三年年化增长率分别为79.2%和78.1%,各类私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达到9735.16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72%,私募基金已经成为继公募基金、保险基金之后第三大机构投资者。

  洪磊认为,自2015年首届“西湖峰会”举办以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在服务居民理财、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金融降杠杆、防风险压力持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效率有待提高,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成为发展转型的战略选择。

  行业数据展现出了自律管理中金融科技的力量,洪磊认为,在基金业协会AMBERS系统进一步完善后,私募大数据将发挥更大作用。但就金融科技而言,不能改变基金的业务逻辑和信义义务,无法替代人脑对社会价值的判断。自2018年5月7日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会员可通过协会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查阅自己的信用信息报告。截至5月19日,已经有63.3%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会员发生查阅记录。

  在看到成绩之余,也不能忽视“短板”。洪磊表示,中国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中,来自各类养老金、社会公益基金、保险资金、主权财富基金等长周期配置资产的比例不足1%,而美国超过40%。

  洪磊强调,基金行业不能局限于行业自利视角,满足于技术的领先和规模数量的扩张,应当从发展全局出发,将自身置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完整社会关系中,认清定位,恪守本质,坚持规律,专业发展。处理好与投资者的关系、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与被投企业的关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始终致力于三个基本面建设:一是行业信用体系。以“7+2”自律规则体系为基础,在登记备案、基金募集、投资运作环节推动基金管理人与中介机构、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基金管理人与被投企业之间形成三重信用博弈,让市场主体行为回归市场,让私募基金管理人关注的焦点从监管部门回到自身信用、客户利益和实体经济需求。二是行业竞争生态。协会致力于推动资产管理市场形成“基础资产—投资工具—大类资产配置”三层有机架构,鼓励投资银行、基金管理人和大类资产管理人专业化分工和相互制衡,形成多层有机生态。希望在《基金法》框架下,尽快制定大类资产配置管理方法,引导非保本理财业务转型为大类资产配置服务。全力支持税收递延型第三支持——个人养老账户的全面实施与落地工作。三是行业制度环境。当务之急是推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配套规则尽快落地。加快私募基金条例出台,对私募基金进行明确界定,对投资业务和融资业务进行有效区分。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