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安徽淮南转型蜕变:从“一黑一白”到“姹紫嫣红”

2018年04月27日 19:51   来源:经济日报   

  4月26日,记者走进安徽省淮南高新区“智慧谷”,“数据淮南”的魅力扑面而来:大到城市市容,小到采煤沉陷区,视频信息全部通过卫星传输至大数据库。大数据+政务管理、大数据+社会服务、大数据+产业创新……在淮南,大数据已广泛应用在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

  淮南潘集区田集水上光伏电站(摄影:琪龍)

  穿梭于淮南潘集区水上光伏电站,一个个太阳能组件井然有序排列在6000亩水面上,这里是全球最大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在采煤沉陷区水面上建造的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既不占用良田,又能充分发挥沉陷区闲置水面的效益,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

  一项项喜人的成果,见证着“创新淮南”的魅力。

  江淮云(摄影:许晖)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一黑一白”曾经是淮南最显著的“颜色”——“黑”指淮南是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全国六大煤电基地之一,“白”是指这里是豆腐的发源地。如今,在创新引领城市转型的进程中,“黑”正在持续做优做精,“黑”得愈发闪闪发光,“白”已经融进各种新产业新业态的“姹紫嫣红”中,各自蓬勃,相得益彰。

  智慧谷里“探”智慧(摄影:许晖)

  煤炭资源依然是淮南的“王牌”,如何打好这张“王牌”,淮南选择“深耕”煤炭,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去产能”——据了解,两年来关闭退出4对煤矿、895万吨产能,今年还将退出产能600万吨。“用产能”——创建国家级煤化工产业基地,发展煤化联产、煤气联产,加快建设总投资700亿元的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目前完成投资188亿元,项目一期今年底可望试生产。“扩产能”——投资20亿元,建设皖北唯一的特种钢生产企业——宏泰钢铁高端金属制造产业园;建设中国电科八所光电产业园;推进总投资150亿元的光伏项目,目前全市建成并网光伏装机容量102万千瓦,占全省的16%。

  智慧谷里“探”智慧(摄影:许晖)

  数据资源是淮南市近年来新培育发展起来的,已被确定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在建和拟建大数据产业项目62个、总投资240亿元。淮南市目前正在做的是,做强平台支撑,打造大数据资源存储平台,建设总投资45亿元2万个机架的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已入驻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知名企业;打造大数据资源交易平台,建成全省第一家大数据交易中心,建成“江淮云”和“智慧谷”大数据企业集聚平台,注册企业近300家;突出智慧应用,加快“智慧淮南”建设,打造全流程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工程学院合作,挂牌成立钱学森智库淮南中心;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作,建成国产卫星综合信息集成应用平台。

  中安联合吊装码头(摄影:许晖)

  为了储备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淮南市深挖自身的科技资源,打造创新型经济新引擎。今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淮南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园、网易云淮南双创基地,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推进创新项目。支持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淮南研究院、中电科八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建设发展,其中投资17亿元建设的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项目,研发区一期已建成投用,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超导模型线圈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等入驻。培育创新人才。实施创新人才和企业家培育工程,全市建立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工作站10家,新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13项,新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5人。

  淮南潘集区田集水上光伏电站(摄影:琪龍)

  淮南还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正在创建中的寿州古城、八公山景区、焦岗湖景区3个国家5A级景区,正在争创世界文化遗产的寿县古城墙,正在争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安丰塘,都在叫响“楚风汉韵、能源之都”品牌。

  淮南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戴宜斌告诉记者,2017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近年来最好成绩,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技改投资增幅均居安徽省第1位,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历史性跨上千亿元平台,经济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新突破。

  曾经困扰淮南城市发展的“一煤独大”,今何解?答曰:或可解。(经济日报文晶)

(责任编辑:王炬鹏)

精彩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