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沙漠里的世界地球日

2018年04月24日 19:3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4月22日,是第49届“世界地球日”,环境保护、生态退化、荒漠化再度成为了热议话题。每年的地球日,世界各地的政府,国际组织,社会各界人士都会自发举行各类活动,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在中国,距离北京800公里的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里出现了浩浩荡荡几千人的“绿色大军”,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库布其沙漠参加地球日的植树活动。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不断加强绿化工程和防沙治沙,在2018年1月提出了将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力争到202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到2035年达到26%。

  而就在几天前,北京刚刚遭遇了一场沙尘暴,有专家认为这场沙尘暴的沙尘主要来源是蒙古国。这说明即便已经有了三北防护林,也不能完全杜绝沙尘暴,沙尘无国界,蒙古国、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也面临着荒漠化的挑战和沙尘暴天气的困扰,土地绿化和沙漠治理是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实现的。中国的国土绿化行动和库布其沙漠的成功治理或许将帮助其他亚洲国家解决这个环境难题。

  高毛虎,59岁,家住内蒙古杭锦旗,是今天植树大军中的一员。每年的世界地球日,他都会带着家人一起去库布其沙漠植树,今年也不例外。

  过去,高毛虎春种秋收两季务农,夏冬两季到沙漠里的盐场打工,夏天捞盐,冬天淘硝,一家4口20亩地,生活拮据。1999年,高毛虎开始跟着当地的企业亿利集团种树,如今他当上了承包种树的工头,每年雇工一二百人,承包种树几千亩。树越种越多,越种越好,年收入由2万元提高到10来万元。提到种树带来的变化,高毛虎自豪地说:“以前种树睡在简易帐篷里,早晨醒来得先起身把落在眼睛上的沙土抖掉才能睁眼,沙尘太大了。这几年,树多了,沙尘暴少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里面也算有我的一点功劳吧!”

  今年15岁的王富婕就出生在库布其沙漠。“很神奇,很震撼”,是她参与“世界地球日”植树活动后的最大感受。她有一个心愿,希望可以像这些叔叔阿姨们一样成为播撒绿色的使者,每年都能种树,长大后,沙漠就会变成绿色。

  库布其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当地居民曾经饱受恶劣的沙漠生态环境之苦,缺水,缺电,交通不便,生活极度贫困。亿利集团,是中国著名的生态企业,它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绿化沙漠900多万亩,把库布其从“死亡之海”变成了致富一方的绿洲,使库布其成为了全球第一座得到整体治理的沙漠。亿利集团利用种植甘草,发展光伏、旅游等产业来实现在沙漠治理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这一模式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认可。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的评估报告,库布其沙漠的生态治理已经创造了生态财富800亿美金。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库布其的治理模式开始走出中国,走向“一带一路”。

  吉尔吉斯斯坦“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副主任阿斯兰贝克·欧姆科夫在2017年参加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时说道:“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在内的中亚国家都对库布其在治沙方面的经验非常感兴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给吉尔吉斯斯坦这个内陆国家在未来发展上带来了更多机遇和可能,非常希望看到能够把没有生命的沙漠变成带来富裕和繁荣绿洲,这不光是生态的转变,而且也考虑社会方面的转变,要有可持续的发展。也希望很多国家或者公司,能够从库布其引进技术。”

  “我们种树不仅靠人,更是靠技术”,一名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演示无人机植树技术,他解释说:“无人机能利用其弹射装置,在沙漠腹地和高大沙丘进行植树,更好地解决树苗难运,人难进,种树贵的难题,这是无人机植树技术在库布其沙漠第一次亮相,待条件成熟后,有望在更多地方推广。”

  从北京来库布其参加植树的姚先生说,“地球日是无国界的,不论你来自哪个国家,我们都共同拥有这一个地球,保护她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就像我们这次植树,来参加的人有老人,有孩子,有企业家,有当地牧民,还有政府。我们在库布其做的事情,其他国家也可以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驻莫斯科记者 赖毅)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