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魏劭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力点

2018年03月28日 07:44   来源:经济日报   

  题要: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既受到全国城镇化发展大趋势的影响,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特征和烙印。中部地区城镇化表现出的速度和质量并重、就地就近城镇化为主等特征,使得中部地区在新型城镇化的下一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工人在河南昊韵乐器有限公司车间中为小提琴刷漆。河南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提供帮扶,确山县在此基础上打造了600亩的提琴产业园。 李嘉南摄 (新华社发)

  中部地区相比于东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但是又强于西部地区,在区位上也更靠近东部地区,所以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既受到全国城镇化发展大趋势的影响,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特征和烙印。特别是在我国城镇化率接近60%,城镇化速度逐步放缓、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趋势下,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表现出来的速度和质量并重、就地就近城镇化为主等特征,使得中部地区在城镇化的下一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推动城镇化5个发力点

  加大对人口的“争夺”;做实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基础;激活城镇化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城镇化与扶贫相结合

  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较快,在诸多领域都开展了非常扎实的工作,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对人口的“争夺”。城镇化归根到底还是人口进城,城市间的竞争主要在于对人口和人才的“争夺”。在吸引人口方面,中部地区主要采取以下做法:第一,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将落户门槛放得非常低。例如,合肥、武汉等大城市的落户条件比户改之前大大降低,其他中小城市则完全没有门槛,只要愿意就可以落户。第二,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由于中部地区大城市的农民工数量相对东部地区较少,相关的财政压力没有东部地区那么大,所以中部城市对进城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包括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住房保障等更加扎实,落实的效果也更好。第三,“抢抓”人才。例如2017年,中部地区的长沙推出人才新政22条,武汉实行户籍新政,在引进人才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是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做实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基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就业是前提。中部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积极壮大产业基础,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机会。一方面,积极布局新产业,提升产业实力,抢抓产业发展高地。例如湖南省株洲市进一步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并积极向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等环节延伸,进一步提升了国内外竞争力,也带动了创业创新。另一方面,在产业转移的大形势下,中部地区充分利用临近东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较低等优势,积极做好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配套和承接。例如,湖北省仙桃市通过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形成服装产业集聚,仅2014年至2016年三年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人数就达到18000多人。

  三是以农村改革为抓手,通过城乡资源要素流通激活城镇化动力。湖北宜城市、江西樟树市、河南禹州市、湖南浏阳市等一些试点地区积极利用土地改革试点的机会,认真做好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工作,对自愿放弃宅基地进城落户的农民给予补偿。通过土地改革探索,既盘活了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又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湖南资兴市等一些地区积极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资产变股金、资源变股权、村民变股民”的探索,既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又增加了农民自发进城的积极性。

  四是因地制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革新。智慧城市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中部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并没有落后,而是与东部地区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江西鹰潭市结合自身基础,积极打造窄带物联网平台,实现城区、县城、乡镇网络全域覆盖,一些智慧产品已经在城市供水、停车等行业开始推广使用。整体来看,中部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加因地制宜和实用。

  五是城镇化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中部地区还有很多贫困地区,在易地搬迁过程中涉及土地、农村产权、规划等问题都与城镇化紧密相连,通过易地搬迁、集中居住也有利于城镇化发展。例如,河南兰考县、安徽金寨县等地通过金融创新、土地改革等方式既解决了扶贫资金问题,也提升了当地城镇化水平。

  发展城镇化的4个特征

  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以就近就地城镇化为主;产业支撑是快速发展的关键

  认真梳理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方式和做法,并与东部、西部、东北地区相比较,中部地区城镇化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部地区城镇化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12年至2016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从48.49%提高到52.77%,年均提高1.39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速度比其他地区都高。

  二是中部地区城镇化以就近就地城镇化为主。中部地区的农民工以本地为主,即使是在武汉、合肥、长沙、郑州这些省会城市,外来人口也是以省内为主,在各地级市则是以市内为主。因此,中部地区的城镇化主要是就近就地城镇化。这与东部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基于这样的现实,中部各省市在城镇化推进中更为关注本地农民进城的各种实际需求,例如就业机会、农村权益保护和流转、子女入学等,因而在农村产权改革、土地改革、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探索力度也相对较大。

  三是产业支撑是中部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相比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在产业发展上相对落后,但人口进城的首要因素在于就业,因此中部地区在推进城镇化工作中将产业发展放在首位,非常注重就业岗位的增加。事实也确实如此,产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是近年来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

  四是城镇化与多项改革工作综合发力。城镇化涉及户籍、土地、投融资、行政管理等很多领域,因而城镇化的发展与各个领域的改革工作密不可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部地区的宜城、浏阳、樟树、资兴等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都非常注重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各种改革试点相结合,充分释放了改革协同共振效应。

  未来发展3个方向

  坚持产业优先发展;坚持改革导向;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和人口规模在世界城市化历史上前所未有。截止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8.52%。可以说,城镇化的上一程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2018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国家发展主线,城镇化的发展也将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但是,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和目标依旧不尽相同,作为城镇化仍然有着巨大空间和潜力的中部地区,未来在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同时,城镇化发展速度的提升也将是中部地区城镇化的重点任务。特别是如何通过农村土地、产权等制度改革加速就近就地城镇化,将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未来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要坚持产业优先发展。城镇化发展,产业是前提。只有具备了充足的就业岗位,才能不断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部地区还有巨大的农业转移人口潜力,因此中部地区只有不断快速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加速农村人口转移的速度和吸纳更多人返乡创业就业。

  二是要坚持改革为导向。城镇化不仅仅是发展,更重要的是改革。从2014年至今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进展来看,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工作释放了巨大的活力,成为加速城镇化的重要因素。未来,中部地区仍然要坚持改革优先的原则,继续通过各项改革工作,释放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加速城镇化发展。

  三是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的发展,不仅是城市的发展,也是农村的振兴和提升。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只有城市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支持农村发展,农村发展得更好才能释放更多人口进入城市。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打通人口、资金、技术、信息、土地等要素在城乡间的流通渠道,实现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是以就近就地城镇化为主,城乡间资源要素流通不会面临跨区域的障碍,因此,在打通城乡要素流通渠道上困难相对较小,也更便于操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魏劭琨 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