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全力以赴精准脱贫——代表委员建言如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2018年03月05日 06:1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3月3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安徽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会议开始前,全国人大代表罗建国、高莉、徐淙祥(从右至左)畅谈精准脱贫话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景录摄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青海省委主任委员王舰:

  产学研携手拔穷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崔国强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青海省委主任委员王舰长期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他认为,知识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教育是“造血式”扶贫的利器,意义重大。

  王舰委员介绍,当前青海省的教育扶贫力度很大,已对6个自治州的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两市贫困家庭学生学前三年、义务教育九年、普通高中和中职三年实施15年免费教育,给不少家庭带来了脱贫的希望,“拔穷根”的效果令人振奋。通过提高贫困地区残疾儿童教育普及水平,针对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解决了这些孩子家庭的后顾之忧。“特别是青海省的职业教育对于脱贫攻坚作用非常大,对于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太阳能、民族传统工艺等,把教育链和产业链结合起来,一人掌握技术就能从根本上斩断继续贫困的‘穷根’。”王舰委员说。

  以我国马铃薯的种植、科学育种、生产加工为例,专业人才缺口很大,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地区,教育内容更要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王舰委员建议,在高校专业设置上,应科学合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更多接地气的专业。同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东中西部高校交流,同时要培养学生深入实际调研、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让他们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委书记周德睿:

  转移就业是好办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华林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实现转移就业的关键,在于找准致贫原因。”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委书记周德睿说,近年来,常德市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分类分批组织1.33万贫困人口参加护工、保姆等各种初级技能培训;同时,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建立劳务协作关系,让贫困户结对互助走出去。

  对于不愿意外出打工的贫困人口,常德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开发了一些公益性岗位,保障他们长期稳定就业。更重要的是,常德把发展产业作为吸纳贫困户转移就业的主要手段,并做好当地各类园区企业用工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2014年,常德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村410个、贫困人口44.3万人。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村减少到139个、贫困人口降到10.1万人,4年脱贫34万人。”周德睿代表说,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还要加强政府“兜底”保障,在转移就业人员的户籍所在地和就业地都要有服务组织。要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有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还很严重,对这样的贫困户,要转变其思想,助其脱贫,这是转移就业脱贫的难点,也是脱贫攻坚成功的关键。

  “今年我们将力争全市贫困村退出100个、贫困人口脱贫5万人以上,确保国家级贫困县石门县摘帽。”周德睿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石阡县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

  脱贫关键在选准产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新伟

  “全面脱贫的关键在于选准产业,只有产业发展好了,农民才能稳定增收。”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石阡县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介绍,贵州省石阡县大屯村有平缓的山坡和肥沃的土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大屯村就种有600余亩苔茶,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茶园效益不佳,正如群众所说,“茶叶虽好,却不是宝”。

  2003年,周绍军代表回乡带领村民发展茶产业,通过近3年的努力,茶园面积增加到了1500多亩。2016年,周绍军代表自筹资金260万元,组建起了茶叶专业合作社,村民以茶园及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规范化管护。茶园当年建成20余个茶叶育种基地和1条翠芽毛峰加工生产线,年产名优茶3吨、大宗茶20吨,人均种茶增收2000元。

  如今,全村丰产茶园已达1530亩,新植茶园500余亩,涉及13个村民组206户群众。2017年,大屯村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5830元,比2016年分别增收1468元和2495元。

  周绍军代表说,2018年,石阡县将构建以茶叶为主导产业,果蔬药(食用菌)、生态养殖、苗木苗圃等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1+3”农业产业体系,依托八个农村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科学规划、实地指导19个乡镇(街道)发展产业,帮助缺资金、缺技术、有正常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固原市市长马汉成:

  搬迁与脱贫要两手抓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拓兆兵 许 凌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十三五”时期,我国计划对近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宁夏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目前已搬迁安置移民55632人,占“十三五”移民总任务的69.5%,移民脱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固原市市长马汉成总结说:“产业配套是易地扶贫搬迁成功与否、见效快慢的关键。”

  马汉成代表说,长期以来,易地扶贫搬迁产业配套大多以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差、脱贫慢。为了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近5年来,宁夏大力扶持移民安置区发展酿葡萄酒,种植枸杞、黄花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产业配套好的移民新村两三年内就能顺利脱贫。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产业扶贫方式开始由农业向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倾斜。特别是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融合产业链条长,吸纳就业能力强,综合效益好,还能留住年轻人,成为移民新村产业配套的重要方向。”马汉成代表说,宁夏易地扶贫搬迁产业配套将同时着眼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大力发展“葡萄+”“光伏+”“旅游+”等融合产业,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怒江州副州长丁秀花:

  走好生态保护脱贫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彭 江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之一,98%以上的土地位于高山峡谷,自然条件特殊,基础设施薄弱。我们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怒江州副州长丁秀花说,怒江州森林覆盖率高达75.31%,林业用地面积1898万亩。怒江州还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指导下,怒江州走上了生态保护脱贫之路。

  丁秀花委员介绍,从2016年开始,怒江州建立了生态护林员制度,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请了6388名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这样既解决了贫困户家庭的脱贫问题,也让贫困户变成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者。

  怒江州还推进“两江”流域生态修复和绿色经济发展计划,启动实施了“怒江花谷”生态建设,打造怒江花谷风景线。丁秀花委员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和独龙江国家公园的总体规划也已经通过云南省评审,开发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将为贫困群众带来更多的增收渠道。

  “怒江州将走上生态旅游发展道路,不搞过度开发。我们要把生态旅游的标准制定出来,再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和专业人才,打造特色旅游、体验旅游项目,把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丁秀花委员说。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广河县西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天龙:

  “两户见面会”鼓舞信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发明

  “甘肃临夏州是深度贫困地区,我们探索出了致富户和贫困户‘两户见面会’的扶志模式。通过定期安排‘两户’见面交流,致富户不仅向贫困户传授脱贫经验,更让缺乏信心的贫困群众逐步转变观念,鼓起早日脱贫的信心。”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西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天龙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马天龙代表介绍,2017年村里举办了6场“两户见面会”,贫困户受到巨大鼓舞,有4户贫困户通过外出务工,实现了脱贫。

  “‘两户见面会’让贫困户鼓起了信心。”马天龙代表说,这种身边人言传身教的帮扶方式,在村里营造出了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氛围。去年,广河县在基础母畜、粮改饲、劳务输出等增收产业中采取奖补措施,让贫困户按照自身实际选择脱贫发展的方向。村党支部不仅挨家挨户上门征求群众意见,反复给老百姓算粮改饲的增收账,介绍外出务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还让老百姓自己选择母牛养殖品种,给群众培训拉面、挖掘机等实用劳务技能。

  “现在我们村有52户贫困户家里养上了县里奖补的母牛,有的还自己额外筹钱养了四五头。还有21名贫困户到县里联系的南方企业打工,每月工资收入最少的也有3500元;稳定就业半年或一年,还能拿到1500元至3000元的奖励。”马天龙代表说,通过扶志、扶智,老百姓发展的劲头足,乡亲们都表示一定会努力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