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用延安精神建设新延安:许你一座新城

2018年01月30日 07:0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牛 瑾 李丹丹

    经济日报原标题:红火火的日子美滋滋地过

  任美雄,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顺宁镇白草台村党支部书记。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见到他时,他正用自家大棚种植的草莓热情地招待朋友。“草莓已经卖了4万多元,那边棚里的小瓜上市后,一个棚卖5万多元不成问题,家里7个棚,纯收入能有三四十万元。”任美雄笑着说,“刚种大棚那会儿,真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前景,好多村民买了房、给娃买了车,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行走在延安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很多人都像任美雄一样,跟记者笑着讲述他们的生活。他们热爱这片土地,以满腔的热情和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这片土地,从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许你一座新城

  站在新区贵人茆观景台上,91岁的老八路马华堂的脸上露出微笑。望着眼前美丽的新家园连连说道:“延安人民有福气,几辈子都没有住过平原,新区把楼盖得这么好,我有幸多活上几年,在平原住上3天都高兴。”

  延安城区被清凉山、凤凰山、宝塔山包围,又被延河、南川河分割,虽然几经变迁、数易芳颜,城市建设却始终没能跳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的困厄,延安人的生活也始终只能在河谷地带徘徊。狭窄的空间限制了发展的可能,到了2011年,延安城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容纳1.4万人口,与全国一线城市持平,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保护老城区革命旧址、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成了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没有现成的土地,怎么办?那就平山填沟,上山建城。从来不缺少精神的延安要做现代“愚公”,用5到10年的时间,许延安人民一座新城。

  据延安市新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副书记曹咏云介绍,自2012年破土动工以来,5年的时间内,新区完成造地16平方公里,土方量约5.7亿立方米,其中,挖方3.1亿立方米、填方2.6亿立方米。“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成功实施了世界上湿陷性黄土地区规模最大、情况最为复杂的岩土工程。”曹咏云告诉记者,新区邀请国内岩土工程、水文地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权威专家“会诊把脉”,通过疏导排泄地下水、分层碾压夯实等措施解决了填土沉降问题,又遵循先建挖方区、填方区先搞绿化、沉降稳定后再建的原则,保证了场地和城市的安全。

  也是从新区建设那天开始,马华堂老人每隔一两年都会上来看一看,有时候家人陪着,有时候一个人坐公交车来。他目睹着新区一年一年地变了样。一栋栋新房子拔地而起,周围还配套上了休闲、运动、购物的地方;

  一条条道路向远方伸展,有供行人走的慢行道,也有让汽车跑的专用道;一片片绿地点缀其中,山城相映,绿网相融……

  蹚出发展新路

  张巧珍终于笑了,是党的好政策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她笑得如此踏实又满足。

  此前,黄陵县田庄镇安沟村村民张巧珍是村里的“贫困户”。这两年,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大儿子在洛川县一家搅拌站工作,月收入2500元,小儿子被聘为村里的保洁员,月收入600元,再算上异地搬迁政策解决的69平方米的安置房,张巧珍已经脱贫了。但是,她对“摘帽”的事儿有些犹豫:“今后没了政策,万一返贫可咋办?”

  在安沟村,跟张巧珍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安沟村是洛河流域贫困带里典型的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没有主导产业,村民们穷怕了。

  也正是在村民的担忧和质疑中,村里决定带着大家一起蹚新路。

  去年,安沟村启动了“三变”改革,鼓励村民加入合作社,拿土地入股企业共担风险、共享红利,由市场经济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改革本是件好事,可在张巧珍这儿却碰了钉子:“上交土地?不可能,那是我的‘命根子’!”

  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挨家挨户上门劝说。全体村民还去榆林赵家峁、安塞南沟村学习“三变”经验。去年9月,张巧珍正式递交了加入合作社的申请,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把地里的违建房折价计入资金股。眼看着村里的公路改线工程启动了,小龙虾养殖基地开挖了,合作社的光伏项目和动车站的餐饮配套项目实施起来了,张巧珍动心了,去年11月,她又递交脱贫申请书,同意退出贫困户。

  “安沟村的‘三变’改革实现了经营性资产100%量化、资源性资产100%入股、全体村民100%入社‘3个100%’,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田庄镇党委书记梁博告诉记者。

  解开群众心结

  延安市宝塔区临镇镇觉德村的村民们很满足:上了“问题墙”的河南坪小组饮水管道冻裂导致无法正常饮水的问题,去年12月17日就解决了;关于蔬菜销售困难的问题,也由党支部牵头,跟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长期协议……

  群众有问题,怎么提?觉德村的做法是,“问题上墙”。在办公场所或其他醒目地方,建起“问题墙”,让群众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由谁来解决、什么时候能办好;针对“问题墙”上的每一个问题,都明确整改进度和时限,在“回音壁”上一一做出回应,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如今,像觉德村这样的“问题墙”已在延安全市得到推广。

  据介绍,“问题墙+回音壁”制度自推行以来,延安市梳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42306个,解决了39279个,问题涉及党支部班子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农业主导产业、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提高办事效能等方方面面,真正实现了百姓“出题”、党员“答题”、群众“打分”的良性互动。

  当然,为了解开群众心事,延安市除了“问题墙+回音壁”,还有党员承诺制。前者的目的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后者瞄准的则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延安市安塞区招安镇的阳圪堵村,就是党员承诺制的发起地。“招安镇率先提出党员承诺制,又不断拓展和深化相关做法,有‘提出承诺、审核承诺、公开承诺、督促践诺、积分定星、党员互评、群众测评、结果运用’8个环节,确保承诺制流程统一、环环相扣、规范运行。”招安镇党委书记刘政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牛 瑾 李丹丹)

    系列新闻:

    这里的山川变了样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