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科院预测中心:预计2018年最终消费达47.24万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9.1%

2018年01月18日 10:3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18年中国经济预测发布会现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冯虎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8日讯 今日,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年中国最终消费预测》预测报告。报告称,预计2018年我国最终消费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达到47.24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1%,较2017年增加0.14个百分点。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201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工作计划中强调我国将持续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顺应消费需求变化新趋势,以改革创新增加消费领域特别是服务消费和绿色消费的有效供给,保持消费平稳增长。对消费的分析与预测,对积极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提质增效、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4.5%,比上年同期还提高了2.8个百分点,持续居“三驾马车”之首。2017年1-10月我国消费者预期指数、满意指数、信心指数基本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至2017年10月,3个指标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分别达到127.6、118.4与123.9。至11月份,分别略有降低,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从居民消费结构来看,城镇居民消费占居民消费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01年的67.9%增加至2016年的78.1%。2013-2016年城镇居民在食品类的消费占比降低了0.83%,在交通通信类的消费占比提高了1.21%。2013-2016年农村居民在食品类的消费占比降低了1.89%,在交通和通信的消费占比提高了1.74%,其余行业消费占比略有波动但总体稳定。2017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对医疗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类的消费明显增加。

  2017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17年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161748亿元,同比增长8.4%。政府消费作为财政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收入是决定消费水平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着9.9% 的名义年均增幅。同期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年均增幅高达15.14%。不断提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提升居民家庭的消费意愿。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0元,增长8.3%(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8元,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

  养老服务成为中国扩大消费的新动力。自2011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从2011年的74.2%上升至2016年的89.5%。

  2018年旅游业将全面快速增长,中国短租市场的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169.6亿元,是2016年的近2倍。

  楼市的相对平稳,是释放消费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精准扶贫是许多农村居民提高收入水平、增加提升消费能力的关键。

  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及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向移动终端的融入,培养了人们新的消费习惯,提高了有限和闲置商品的使用价值和消费服务效率。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必然带来层次更高、覆盖范围更广、更加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及医疗服务需求。

  从制约因素来看,我国释放新消费、培育新动力,面临着消费主体、消费供给、政策体系、消费环境、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瓶颈问题。

  基于对最终消费总额及其结构的变动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报告应用分项加和预测方法,对2018年我国最终消费进行了预测,预计2018年我国最终消费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达到47.24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1%,较2017年增加0.14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