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直播答题经营模式是否可持续?

2018年01月15日 13:2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5日讯(记者崔国强)翻开这几天的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不少人发出自己的“答题邀请码”,或者晒出自己在某个答题APP中“答对了12道题,获得X元”的截图。一时间,“直播全民答题热”开始风行。有人将直播答题平台称为“2018年第一个风口”,直播答题平台的经营模式如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对于参与直播者而言,应当怎样理性看待?

  记者下载冲顶大会、百万英雄等直播答题APP发现,相似的12道题、全部答对后相似的奖金数额、相似的直播风格……身边的人答对题目数量也不等,有一位获得3.87元奖金的答友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题目涉及知识面很广,这种“互联网+知识”的模式,传递一次“复活机会”还增强了和亲戚朋友的联系。

  事实上,有些直播答题平台在极短时间内获得了较大的“人气”,获得了多方广告支持。直播答题平台百万赢家迎来“金主”美团的100万元奖金,办了场美团答题专场,吸引了400万人参加直播答题;趣店旗下大白汽车分期宣布成为“芝士超人”首位广告主。1月10日晚上“血战到底”专场的101万奖金由大白汽车出资。有直播答题平台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快消、教育、娱乐、电商等领域的客户成为与他们合作的主力军。

  “把知识、金钱和娱乐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把碎片化的时间用起来,实现了知识的趣味普及,激发了大家对各个学科知识的追求,‘靠学习更多知识而盈利’,这种观念可以和文化产业元素和企业结合,例如和之前的《开心辞典》、《一站到底》等节目一样进一步做大知识专题,直播答题平台还具有孵化较大IP的潜力,可以产生更大的市场影响力。”普惠金融知识平台“耶问”分析师崔凯说。

  除了通过植入广告盈利,直播答题游戏分到的现金,会以余额的形式存放在直播答题账户里面,如果想要提现,须关联自己的银行账户。崔凯认为,如果通过答题模式打通用户在直播平台的支付屏障,一旦支付环节打通了,后期直播平台衍生出的一些其他直播项目将会在用户的支付习惯中聚集有效的营收势能。

  易观智库分析师李子川认为,直播答题平台目前主要依赖高额度奖金总额、知名主持人聚集大量人气,将知名度打出来,尚未有过明确的盈利模式。“近年来,互联网深入人心,资本非常青睐网络模式,先把流量做起来,再探索盈利模式,受到资本的广泛认可,但是当用户答题分享到的奖金过低、感觉不划算时,抢答热情必然消退,就会影响到直播答题的后继发展。因此,直播答题要想做长久,就要想办法完善节目规则,保持答题奖励模式的热度。直播答题烧钱速度太快,既给奖金又要推广费,在不久的将来,直播答题市场将呈现两级分化格局,资金少、流量经营不善的小平台难以支撑,具有流量优势的平台将在市场上继续‘跑马圈地’。”李子川分析说。

  在速途网副总编辑、速途研究院执行院长丁道师看来,直播答题这种商业模式很难持续,因为直播答题并没有持续的用户需求,尽管有一些变现渠道,但是想要持续会很困难,“这场撒币大战火得快,谢得也快”。

  处在探索发展阶段的直播答题平台,技术保障能力有待提升。记者在答题过程中发现有时会显示“网络出现故障,无法提交答案。”事实上,很多参与直播答题者表示“有时会卡”,网络上也出现了服务器被挤爆、宕机以及作弊手段等“吐槽”,下一步应当更加规范发展。

  对于“全民答题热”的参与者,北京市西城区法院法官王飞认为,要警惕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和资金安全,要睁大眼睛,选择有资质、正规的APP注册,谨慎提供账户信息,提高防诈骗意识,尤其是对于线下联系者,发现问题要及时报案,对各类诈骗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防止资金遭受损失。

  对于“答题热”,崔凯给了参与者一些中肯的建议。“对于想在这个商业模式中分的一杯羹的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获取足够支撑商业模式的用户量和流量;大家应该把答题活动当作生活当中的一个趣味活动,能获得奖金当然最好,就算得不到奖金也算是了解到新知识,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注意现在所谓的各种‘答题外挂’,不要随便并轻信可能的诈骗链接,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和资金安全。”崔凯说。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