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构建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2017年11月27日 14:0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老龄化,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现象增多,农村养老问题越发突出。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空巢老人将超过2亿人,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养老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重视。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问题突出

  “以河北省为例,截止2016年底,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269万,占河北省人口的16.9%,其中农村老年人占60%多。”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上,河北省民政厅副厅长许祯科表示,中国的养老问题难点在农村,短板也在农村,政府推动的着力点也在逐步转向农村。从一定意义上说,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应对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最为关键的环节。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认为,养老问题不仅仅是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影响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做过一个调研,研究结果显示,留守老人给外出打工的子女的代际支持非常重要,保证了年轻劳动力特别是女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度。如果没有老年人提供代际支持,年轻人不可能安心在职场工作。所以老人提供的代际支持,实际上保证了较高的社会劳动参与率,保证了较为充足的社会劳动力供给,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老年人为家庭提供的代际支持,一方面是健康老人能够为留守家庭提供劳动等贡献,另一方面是失能老人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照料,让子女免去后顾之忧,这往往要通过集中养老等方式来实现。然而,对于后者来说,我国农村地区的现实状况难言乐观。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原司长、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院长王治坤表示,当前,农村照料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国内的特困养老机构,大多数条件差、设备少、管理落后,近年来改扩建、新建的敬老院也存在房子闲置、经费缺乏、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特困养老机构发挥作用,也与农村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不相匹配。”

  许祯科认为,相比城市地区,我国广大农村集体收入较少,养老标准较低,养老机构后续运转比较困难,这些都是农村养老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各级资金的支持下,河北省已经有了三万三千多家养老院,数量不算少,推动速度也比较快,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入驻率比较低,后续运营困难。”

  此外,农村地区的传统观念也影响着养老机构的发展。“不少子女认为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是不孝,家里会很没有面子,还有一些老年人觉得养老院收费太贵,怕给子女添加负担。”王治坤说。

  建立体系长效发展机制

  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既有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有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如何建立均衡、优质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成为相关部门和专家关注和思考的重点。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杜鹏认为,推动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升级的关键是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现在输血可以使农村养老机构发展起来,将来资金撤出来能不能形成自我生存、健康发展的长效模式?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众多专家认为,要建立行业长效机制,需要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特别是发挥市场的作用。

  “养老服务只靠正规军、专业人员、专职机构的话,不可能干的完、干的好。要进一步进行社会资源整合,比如农村地区老年人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应该得到进一步发挥,再比如一些照料中心已经成了村里年轻人献爱心的场所,应该予以鼓励,使其成为年轻人志愿服务的重要载体。”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甄炳亮表示,养老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一个行业要做强做大,光靠非营利性不行,光强调公益性不行,需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这样行业才有生命力。

  王治坤认同这一看法。他表示,必须激发社会活力,形成多方合力机制。政府负责政策规划和一定的财政投入等,然后通过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和各方共同参与进行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共建。“对一些情况特殊的老人,政府当然应该提供全面保障,但是对大多数家庭的养老问题来说,需要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我认为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养老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不断提高各项保障水平,使需要的老人享受居家社区或者机构的养老服务。”王治坤说。

  目前,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养老机构改革方面,全国多地已有尝试。近年来,广东省步伐较快,成效显著。针对养老机构基础设施落后、运营经费缺乏、管理服务低下等问题,2016年,广东省民政厅印发了《广东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省供养服务社会化改革做出具体部署:采取县级区域统筹打包模式,将所有特困供养机构统筹打包为一个整体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专业的社会运营方,统一运营管理。通过每张床位1万元政府资金撬动5万元社会投入,主要用于机构改造升级和养护人员培训,企业免租金运营30年,每个机构预留不低30%的床位给特困人员。政府对此过程进行全面监管。改革在云浮市取得了显著成效后,广东省将14个县区纳入第二批改革试点,计划2018年底引进社会资本12.5亿元,改造床位超过2.5万张。

  科技化、专业化助力体系升级

  整合更多社会资源进入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有助于农村养老服务业补资源短板。王治坤认为,未来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应围绕服务均等化、付费化、科技化来展开,应在农村形成三方面基本条件,第一是具备良好的养老服务硬件条件,比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养老机构和床位,以及为居家、社区、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第二是养老服务软件条件,比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服务评估,监督检查等,第三是有一定的专业管理人员队伍。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正通过就近招募助老员的方式,打造一支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德清县金阳光百姓互助中心主任方玉兰介绍说,德清县的助老员队伍目前有260位,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30岁,有的是退休的村干部,有的是村里的妇女工作人员,有的则是看到招募公告主动报名,助老员与机构签订服务协议,配备保险,领取服务包,开展上门服务。“每月上门为村里老人服务一到两次,提供保洁、聊天、慰藉等服务,老人和家属可以通过拨打电话反馈助老员的服务情况。机构还有人不定期入户察看,同时我们给助老员建立了微信群,他们每天在群里发布服务动态信息、服务图片。效果很好,很多老人现在都算着日子等助老员上门。”方玉兰说。

  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则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带来了新的升级机遇。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甄炳亮介绍了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贴心之家”的经验,“这家公司主要服务于身体健康的农村老人,采取会员制形式,提供理发等服务,同时依托农村村委会场所打造爱心超市、爱心药店,把医生请过去进行医疗保健、理疗按摩等,外地打工的子女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这些,并且在网上支付服务费用。我们去的时候,公司已经运营了13家服务机构,还有8家在建。”(经济日报记者 袁勇)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