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我国有望跻身细胞治疗技术前沿

2017年11月23日 02:4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数据显示,全球有数百个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有123项研究,仅次于美国的136项。

  “随着国家监管政策逐渐明朗,产学研携手合作,中国有望步入全球CAR-T领域第一梯队。”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钱其军教授说。近日,该中心申报的“基于修饰型抗体及免疫细胞的精准医学治疗的标准研究”,获得国家卫计委“精准医学研究国家重点项目”正式立项。

  “国外研发主要针对白血病和淋巴瘤,我们更专注于实体肿瘤细胞疗法创新,在黑色素瘤、鼻咽癌及喉癌等临床研究中取得显著突破。”钱其军说,他们的白泽T技术结合了现有免疫检查点抗体的优势,“双剑合并”攻克癌症,未来约10万元医疗费用即可达到预期疗效,将惠及更多患者。

  身为业界焦点,与传统药物不同,CAR-T是一种“活细胞”药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其定义为“以细胞工程为基础的基因治疗产品”。其生产过程包括:从病人外周血中分离T细胞,通过基因技术使T细胞表达靶向癌细胞的“眼睛”——嵌合性抗原受体,再回输患者体内特异性识别并杀伤携带靶点的肿瘤细胞。

  钱其军告诉《经济日报》记者,CAR-T的优势在于,对复发难治性肿瘤实现突破性治疗。首个CAR-T疗法已获FDA批准上市,这打开了免疫疗法的新篇章——“真正的活性药物”。

  有分析称,CAR-T疗法的市场空间预计将达到1000亿美元,国际医药巨头正积极介入这一领域。8月28日,吉利德以约为119亿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了Kite Pharma制药。此后不久,Kite Pharma开发的Yescarta成为全球第二个获得FDA批准上市的CAR-T疗法。吉利德大手笔收购,这让业内对此次传统药企与新兴技术的结合看到了希望。这对于中国该领域公司来说也是重大利好,一些公司已经跑在前面。

  然而,细胞治疗药物创制投入巨大、风险高,研发者与监管者均缺乏经验。钱其军说,CAR-T是为数不多的中国与西方国家比肩的药品研发领域,甚至在某些方向上还可能会取得领先,但在加入实体瘤治疗手段之前还有许多障碍。

  “癌症患者最大的敌人是时间。”钱其军说,首款CAR-T产品从临床试验到上市仅用时3年多,这对于传统药物而言简直不可想象,充分展示了FDA对CAR-T疗法审批的重视和创新。不过钱其军预测,在国家新近鼓励创新、简政放权的政策支持下,国内CAR-T上市步伐也将加快。能够实现生产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开发安全有效的产品、具备专利先发优势、符合国家审批政策的企业必将脱颖而出。

  为此,钱其军去年就提出了“白泽计划”:希望在未来10年内,60%老百姓用得起这种治疗方法。如今,这个目标实现的路径更加清晰。7月份,上海吴孟超联合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科技创新中心正式落地。这个中心拥有吴孟超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创新及影响力,凝聚了一批精准医疗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及产业精英,主要研发方向为精准医疗创新技术的研发转化,旨在打造一流的公共研发平台。

  10月份,上海细胞治疗集团与国家超级计算机(无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将从生物信息及大数据科学交叉应用方面,大力推动我国精准医疗发展与应用。钱其军说,国之重器“神威·太湖之光”的加入,填补了“白泽计划”中数据运算的短板,使得实现路径更加清晰。

  通过借势、借脑和借力,“白泽计划”构建了创新平台和研发优势。钱其军说:“我们将不断寻求技术突破,生产高品质CAR-T产品,并将价格降至国内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目前,国际同类药物一年的使用费用近15万美元。“合理的价格应该是10万元左右,这才能惠及更多患者。”(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