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湿地城市建设推动新区绿色发展

2017年11月10日 16:5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合肥11月10日讯(记者李树贵)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3公里长的塘西河综合治理工程将在今年年底完工,现已初具规模。届时,塘西河水质主要指标将达到Ⅳ类标准,可实现水清、鱼游、岸美,形成滨湖新区境内重要的滨水开放空间和景观廊道。

  合肥是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省会城市,老城中心到巢湖岸边17.5公里,城市绿地率40.24%,绿化覆盖率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8.1平方米。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合肥市的城市人口每年净增20万人。充分利用合肥濒临巢湖的优势,建设滨湖新区,是合肥立足当前和寻求未来10到15年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的需要。

  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部,南依巢湖,北靠南二环路,西接沪蓉高速公路,东临南淝河,规划面积196平方公里,是合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的门户。滨湖新区作为合肥“1331”市域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2月,合肥市委提出在“新跨越、进十强”的基础上,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滨湖新区正努力成为合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排头兵、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标杆和示范,将建设成为全省的新中心。2014年,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提升合肥都市区的国际化水平,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合肥市“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规划建设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大力提升新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成为引领合肥都市圈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的主引擎、支撑带动安徽崛起的增长极、长三角双向开放的新窗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滨湖新区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2008年10月,国土资源部批准滨湖新区作为“节约集约用地的示范区”;2009年10月,住建部批准滨湖新区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示范区”;2013年5月,滨湖新区核心区被住建部与美国能源部联合组织评为全国首批“中美低碳生态试点示范城区”。目前,一个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社会事业初具规模、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气逐渐汇集的新城区基本形成。

  滨湖新区建设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正是贯彻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也正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滨湖的生动实践。

  新区市政道路和配套水、电、气、热等各种管线超前建设、一次到位。新区内建设了安徽第一条BRT快速公交专线、第一条地铁线、全省最大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并通过高架路等加强与老城区及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区内则通过“六横六纵”主干路网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内部交通网络。日处理3.5万吨的塘西河再生水厂已投入运行,出水水质高于一级A标准,再生水全部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实现了污水处理后全回用。此外,新区境内日处理5万吨的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3万吨的北涝圩污水处理厂都已投入运行。

  滨湖新区总结了国内外新城建设的经验教训,从一个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的切身所需出发,努力营造宜居的教育、医疗、购物和休闲等环境,为新区聚集更多的人气。

  滨湖新区集中建设了一大批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如省重大文化艺术中心、万达文化旅游城、合肥书城文化创意综合体、全国最大的星级酒店群,着力打造滨湖城市天地、万达文旅城酒吧街等精品街道和特色街区,将为新区居民提供多层次的文化娱乐场所。另外,新区还注重健全完善街道服务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为新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

  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来自投资项目120个,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促进了新区现代服务业、金融服务产业集聚区和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两个基地”的发展。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项目,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吸引了工、农、中、建、交等16家金融机构设立总行级后台服务基地,建设总面积约28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260亿,预计3-5年内相关从业人口将达到10-15万,金融后台服务将成为合肥乃至安徽的支撑产业之一。滨湖金融服务办公区,吸引了平安数据、艺龙网、九五太维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员已达四、五千人,年营业额约2.5亿元。万达文化旅游项目占地约2400亩,总投资约320亿元,于2016年9月24日正式开业,日接待量最高可达10万人次,可同时容纳5万名游客,直接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文化旅游综合年收入超过50亿元,年纳税5亿元,将大大增强滨湖新区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使合肥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旅游名城和目的地。此外,滨湖会展中心已顺利运营,环巢湖旅游加速推进,省级行政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滨湖新区将着力打造金融商务、行政办公、文体旅游、生活服务、研发创意、要素交易“六大中心”。一个“产城一体、职住平衡”的中心城区已经跃然眼前。

  巢湖是合肥的独特资源、潜力所在和魅力之源。新区建设始终坚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污染、不新增污染”的工作思路,“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巢湖”, 努力探索一条城市建设与环境改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统一的新路。在规划中充分尊重自然原有的地形地貌,构筑了新区总体的生态网络,新区居民在享受现代都市生活的同时,驱车不过十分钟,就能进入充满自然气息的生态田园,享受家门口的山水风光、绿地湖泊。滨湖新区196平方公里的规划中,保留了73平方公里的生态圩区湿地,目前合肥城区拥有的六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森林公园,新区范围内就占了四个(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塘西河公园、十五里河公园和牛角大圩)。开展巢湖岸线生态整治工程,恢复湿地功能,涵养动植物群落,打造森林城区;着力提升滨湖公园三期工程中 “岸上草原”的基础设施,为市民提供亲水的生态旅游环境,让市民既能近距离欣赏巢湖美景,又能充分感受渔家乐趣,打造“人水和谐,城湖共生”的美丽画卷。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较之2006年,巢湖西半湖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分别下降了49.7%、66.2%和87.3%。滨湖城市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再生利用,彻底打消了城市建设加重巢湖污染的疑虑。

  新区规划充分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构筑了新区良好的生态网络,形成了生态环保、城湖共生、独具魅力的规划方案。大力推行绿色建筑,2012年以后新建开发小区全部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一星以上标准建设。滨湖新区的城市建设还将在“品质”和“特色”上下更多功夫,打造更多的精品道路和特色街区。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