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迎接党的十九大]柳工集团:书写“中国制造”的奇迹

2017年10月15日 07:0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图① 柳工印度工厂一角。

  图② 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挖掘机装配线。

  图③ 国外专家团参观柳工。

  图④ 柳工装载机在伊朗地铁隧道施工。

(资料图片)

  多年来,柳工集团坚守本心,不改本色,练好本事,逐步打造出完整的工程机械产品线和研发制造体系,用行动书写了中国制造的奇迹

  诠释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功之路,可从一组数据开始。

  2016年,柳工营业收入70.05亿元,同比增长5.25%。同期,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1.13%;2017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2.44亿元,同比增长1423.65%。

  14倍的增长,是的,您没有看错!

  党的十八大以来,柳工先后斩获一系列荣誉:2013年,被商务部、国际商报社授予“最具竞争力出口企业50强”称号;2014年,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上荣膺“全球成长型公司”称号,获颁BEI亚洲奖杰出奖;2016年,获评“中印十大知名品牌”“中印榜样”……

  多年来,柳工人坚守本心,不改本色,练好本事,逐步打造出完整的工程机械产品线和研发制造体系,用行动书写了中国制造的奇迹。

  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声音

  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柳工的力量令国际巨头侧目。

  从海外营销到海外制造,再到海外并购,柳工已构建起全球性的业务战略布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2009年,柳工仅用1年时间就在印度300亩的荒地上建起一座现代化新工厂。印度柳工是公司第一家海外制造基地,不仅创造了印度工厂建设的奇迹,也开创了中国制造基地落地印度的先河,更标志着柳工从海外营销向海外制造的转变。

  伴随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柳工全球市场开拓步伐更加有力,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在全球工程机械市场被国际金融危机所累,行业步入历史低谷之时,柳工出口额仍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2013年,柳工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专门成立了“一带一路”项目组,一方面积极参与海外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深入研究相关国家市场特点及产业政策。如今,4年过去了,柳工的国际市场布局也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渐次展开。

  同时,柳工还积极参与境外重大项目建设,包括埃塞俄比亚铁路项目等。

  “我们将通过全面国际化推动柳工在重点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获得领先地位;通过全面解决方案向客户重点提供产品组合和服务组合;通过全面智能化加快产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步伐。”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说。

  全力积蓄创新能量

  “即使在公司最困难的那几年,我们每年也坚持投入上亿元用于技术研发。”曾光安告诉记者,“正因为坚持创新驱动,柳工才能在行业衰退期屹立不倒;也正因为积蓄了足够大的创新能量,柳工才能率先走出困境。”

  近年来,柳工先后投入10多亿元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按国际标准或高于国际标准开展,目前柳工产品的技术水平与质量已经达到国际水平,获得了行业和客户的高度认可。尤其是中国土方机械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土方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柳工,对提升我国土方机械产品技术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具有重大意义。

  统计显示,目前,柳工共计拥有15个国家和省部级技术创新机构,承担了5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具有全球领先的产品系列和自主创新能力。

  掌握核心技术是柳工在海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公司8次填补国内工程机械技术与产品空白,获10多项行业第一,走出了一条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世界级品牌之路。

  柳工的主导产品包括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叉车等14大类工程机械产品。其中,装载机销售收入多年保持国内第一、世界第二;挖掘机各项专业指标也居国内品牌前列。可以说,正是因为时刻紧盯世界前沿,不懈创新,才有了今天的柳工和它“世界工程机械行业50强”的地位。

  如今,柳工已全面展开各条产品线的更新换代工作,拥有柳工统一“家族”外观的H系列装载机、E系列挖掘机、B系列滑移装载机等已经完成换代,并全部上市。其中,VL70A垂直举升装载机开创了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先河,展现了柳工完全自主化的先进研发能力。如今,柳工正头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创新型企业”的光环,在不断创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快步前行。

  培育高端人才队伍

  无论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升级,还是在国际市场上创出一片天地,优秀人才都是必要条件之一。为此,柳工紧紧围绕“国际化人才工程”战略,以提升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3支队伍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机械人才“小高地”和柳工国际大学为载体不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在柳工看来,不能简单将人才定义为专业人才,宽广的视野、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等都是这一概念的外延。为此,柳工先后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波兰、荷兰、加拿大等地招聘了10多名工程机械行业营销和技术研发的杰出人才,吸引了以副总裁闭同葆为代表的一批外籍高级技术专家和职业经理人。这些国际行家的加盟不仅推动柳工技术创新能力再次提升,也带来了国际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时,柳工还成立了行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了一大批高精尖专业人才,企业核心技术实力飞速提升。此外,柳工还通过与高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加强员工培训,使一批专家型技术工人脱颖而出。大批人才的集聚为柳工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柳工已经翻开全新的一页。曾光安表示,未来,柳工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全力扛起民族品牌的责任,力争在5年战略期内把柳工建设成国际化一流企业,打造“提供卓越工业装备与服务”的产业集团,为“中国制造”逐鹿全球作出更大贡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童 政 周骁骏)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