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一带一路 ’出版高峰论坛暨《中外出版史》首发式”在京举办

2017年10月09日 21:3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苏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9日讯 (记者 苏琳) 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出版科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 ‘一带一路 ’出版高峰论坛暨献礼党的十九大的学术专著《中外出版史》首发式”10月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 ‘一带一路 ’出版高峰论坛暨献礼党的十九大的学术专著《中外出版史》首发式”10月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致开幕辞。林金安副总编代表出版单位致辞首发式。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书记翟惠生、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与陈光巨副校长、林金安副总编共同为新书首发揭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蔡翔、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王关义、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包云鸠、龙源数字传媒集团董事长汤潮、中国科技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周荣庭、武汉大学出版史研究专家吴永贵、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方增泉、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范立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经理吕建生及出版界领导、专家、师生百余人出席。新闻传播学院书记郑伟主持开幕式。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致开幕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中外出版史》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党的十九大的献礼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万安伦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及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融合了其多年的教学讲义及科研思考。书中提出许多独到见解,如:“出版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对人类知识和信息的收集、挖掘、整理、编选、校勘、把关、传播、传承的过程和活动。”“出版研究主要涉及四个维度:一是出版载体;二是出版符号;三是出版技术;四是出版活动及成就”等。该书将人类纷繁复杂的出版历史和出版现象按出版载体的质地属性,划分为“开启文明的硬质出版”“以柔克刚的软质出版”“有容乃大的虚拟出版” 三大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书记翟惠生、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与林金安副总编共同为新书首发揭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其中有两项是出版方面的发明,一项是出版载体的发明即造纸术,一项是出版技术的发明即印刷术。“一带一路”上至今还遗留下许多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世界的史迹和文献。“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中国丝绸、陶瓷、茶叶等的运输贸易之路,更是一条中华出版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之路,也是一条中华文化影响世界文明的创新发展之路。借《中外出版史》首发亮相的契机,一场关于“一带一路”与出版的学术论坛在京师大厦上演。

    图为献礼党的十九大的学术专著《中外出版史》。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高峰论坛上,聂震宁就“‘一带一路’与中国出版国际化的新阶段”、翟惠生就“‘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传播”、贺耀敏就“‘一带一路’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策略与路径”发表高屋建瓴的精彩演讲。魏玉山和于殿利分别对未来阅读和出版的历史与未来进行了有关阐释。包云鸠就“出版创新与文化品牌走出去”、王关义就“中国出版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与路径”、周荣庭就“虚拟现实技术下提升出版物传播效果”进行分享解读。北师大优秀校友汤潮将自己多年对数字出版的理论和实践思考融汇在“构建‘一带一路’数字文化城市”的演讲中。

  郑伟表示,此次由业界、学界共同参与的“一带一路”出版高峰论坛,是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在成立后,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出版学科峰会,标志着新时期的编辑出版学科在产学研用上的一次融合突破。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