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刘世锦:“新周期”需明确界定 不能理解为大幅反弹

2017年09月26日 07:1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6日讯 9月20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第二十次月度例会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博智宏观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刘世锦针对“产能投资周期”发表看法指出,“新周期”需要有更明确、清晰的界定,否则会带来混乱。有人把新周期理解为与过去七年回落相对应的大幅反弹,认为触底以后经济增速会明显回升,甚至重返高增长轨道。这种看法实际上仍然是把过去七年的回落看成是经济周期波动,在逻辑上和现实中都得不到支持。

  刘世锦指出,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由10%左右下降到7%以下,未来可能还会有所下降,逐步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对这样的变化,无论是哪一种传统周期理论都不能给出解释,因为这是一种增长平台的转换,或者是增长阶段的转换。对这一转换的理论解释,目前仍在探讨中,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一是国民经济的终端需求,如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的重要工业产品,如钢铁、煤炭、建材等出现历史需求峰值;二是人口和劳动力规模与结构的变化;三是部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受能力接近底线。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中国经济肯定要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出现增速平台或增长阶段的切换。这种现象是后发追赶型经济体特有的,与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的周期现象不是一回事。

  从去年开始,刘世锦就提出中国经济回落接近底部。刘世锦说,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经济触底已经得到初步确认,证据主要来自供求两方面。从需求侧看,构成高投资的三大需求出口、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已经触底或接近底部;从供给侧看,PPI和工业企业利润率触底回升,显示供给侧调整也基本到位。

  “周期是存在的,但周期依附于平台。”刘世锦表示,中速增长平台上很可能是大的L型加上小的W型的变动,这里的大L型指的是经济触底后进入L型的底边,也就是中速增长平台;而W型的波动,指的就是周期性波动。更重要的是,高速增长平台上的周期与中速增长平台上的周期,动因和内容都将有很大差别。所以,平台重于周期,首先要把平台说清楚,才能把周期说清楚。

  刘世锦说,我们讲增长“触底”,确切含义是基本稳住了,不再继续下滑了,并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平台,而不大可能出现大幅反弹。如果某个时候真的出现了高的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将会引起大起大落,一定是经济中出现了大的问题。在高速增长惯性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把新周期看成高增长的回归,在预期和政策上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在新的中速增长平台上,会不会有产能回升的过程?刘世锦说,这是肯定的,但需要搞清楚三个问题,即产能投资回升的幅度、时机、内容。

  第一个问题,回升幅度有多大。在过去高速增长平台上,产能投资增长幅度往往是20%以上。进入中速增长平台后,如果产能投资回升,根据日本等的经验,平均速度能达到5%就算相当高了。所以,即使出现下一次的产能投资回升,幅度也会比起过去大大降低,这方面的预期要有调整。

  第二个问题,何时出现回升。从我们的宏观模型看,产能投资一段时期降幅过大,目前初步企稳,但短期内尚难明显回升。产能投资归根结底取决于终端需求走势,而在终端需求两个重要变量值得关注,一是房地产投资,近期实际投资增速已经很低了,会不会出现负增长,还需要观察判断。二是基础设施投资,新增量的高点已经过去了,近期还能保持较高增速,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因素的支持。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真正触底,找到底部均衡点,中速增长平台的重心还可能有所下移。所以,我们说中速增长平台只是得到初步确认,还是一个比较谨慎的判断。

  第三个问题,新的产能投资内容是什么。一是推动现有产业转型升级的投资,也就是通常说的技改投资;二是绿色投资,目前环保督查力度很大,将会去掉一些制造污染的非绿色的产能,同时也会刺激环保投资和更广意义上的绿色投资;三是服务业投资,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将会增长较快,这部分投资在整个投资中的比重也会相应上升。

  刘世锦说,总的来说,下一轮的产能投资回升,将会是进入中速增长平台后的第一个产能周期的上升期,幅度相当温和,可能在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企稳后出现,而投资内容将会与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变化相适应。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