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要有担当意识

2017年09月01日 07:3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需要着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回应人民期待的责任担当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之一,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此,必须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一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里既有基本物质生活保障的期盼,又有精神生活的要求和期盼。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越发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特征。所以,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妥善处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否则,就不能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和新的期待。

  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我国还存在着种种“两个文明”发展不相协调的短板。一是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及其产业、产值的结构比例上看,我国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生产能力及其产值之间明显地不够协调。比如,文化产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但据统计,从目前世界各国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比重看,我国明显偏低,并且差距较大。虽然最近几年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迅速,但全国仍很不平衡。另据有关统计,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份额比重也很小。显然,这同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总量和拥有几千年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二是从区域发展角度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之间,“两个文明”建设的差距都比较大。我们要在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努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但从现状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相对物质生产而言,精神文化生产之间的差距可能更大。尤其是贫困地区,在科技教育、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等领域的滞后往往更为严重。所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在扶贫工作中同样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三是从不同群体角度看,有一些人在物质生活条件上已经十分富足优越,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却依然贫乏。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公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尤其是有些党员干部,包括有的高级干部,政治信仰迷失,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去统筹兼顾,加强协调,整合力量,补好短板,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需要广大领导干部的自觉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因此,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增强领导干部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担当,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将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的思想素质和领导能力。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也是推进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首先,必须尊重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其次,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对“两个文明”建设的真实诉求和殷切期盼,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满足群众需要,解决群众困难。其三,必须将“两个文明”都做到“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相结合,使全体人民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努力做到顺应民意,赢得民心。

  第二,必须学会“弹钢琴”,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弹钢琴”是关于统筹协调工作中各种要素和关系之辩证法及其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形象比喻。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需要正确统筹协调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增强“两个文明”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促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是协调好精神文明建设中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既要重视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也要重视公共文化的内涵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价值取向、道德修养、文明行为规范的倡导和落实。三是解决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华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决不能割断。一定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四是注意融通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我们既要善于汲取世界文明的积极成果,从人类创造的最新文明成果中寻找登高望远的思想阶梯,更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为人类“两个文明”进步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第三,必须端正政绩观,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为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要坚决破除“唯GDP论”,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尤其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二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两个文明”建设,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防止和反对急功近利的“政绩”,不切实际的“政绩”,违反规律的“政绩”。三要建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要把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科学思维方式和较强统筹协调能力的领导干部安排到重要岗位,让他们在“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奚洁人 系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