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赤峰:“扶”去贫困 “ 游”出黄金

2017年08月10日 18: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柔和的曲线,稀疏的白桦点缀其间,馒头一般连绵起伏的丘陵,绿茵如毡。“昨夜春风倏忽来,千丛万朵一并开”,十余天就换一茬的百花世界,勾勒出一幅幅欧式经典油画般的壮美画卷。四季分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里成为“休闲者的胜地、观光者的乐园、摄影者的天堂”。这就是享誉世界的“欧式草原”——乌兰布统草原。

  昔日“刀光剑影” 今朝“莺歌燕舞”

  乌兰布统草原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与蒙古高原接壤处,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曾几何时,这里一度刀光剑影,杀伐铿锵,血流成河。公元1690年,一场清初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让这里名扬四方――史称乌兰布统之战。康熙亲自指挥八旗劲旅剿灭漠西蒙古准噶尔汗国博硕克图汗(噶尔丹),10万余将士飞灰湮灭。

  “摄影家称这里是摄影之乡,创作基地;美术家称这里是油画临摩的范本,十里画廊;影视家称这里是露天影棚,近10年来,八一、长影、北影、萧湘、港台等影厂在这里摄制了百余部影片。《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射雕英雄传》、《汉武大帝》等都是在这里拍摄外景。”乌兰布统苏木党委书记姜惠勇对经济日报记者说起这里的“旅游资源”,如数家珍。

  “我们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开展旅游扶贫,取得了明显效果。2016年从事牵马服务贫困户142户,人均收入4100元;从事自驾车服务贫困户34户,人均收入9000元;从事旅游餐饮服务贫困户17户,人均收入12000元;从事赶马车服务贫困户15户,人均收入4300元。”姜惠勇说。

  许志伟、许玲玉兄妹俩在元宝山嘎查,将12户贫困户异地搬迁留下来的“板夹泥”土房30多间房屋“就地取材”,把贫困户拢在一起组建大蚂蚁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搞起了“农家乐”,一个个“大红灯笼高高挂”、再现“人民公社”红火的生产、生活情景,餐饮、住宿、休闲、旅游、劳动体验等,生意火爆。

  “我家有三、四个旧房租给大蚂蚁,每个房间租金500元一年。我在这打工,搞搞接待,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今年51岁脱了贫的李桂枝高兴地告诉记者。

  夜幕降临乌兰布统草原,饱尝一天美景美食的游客纷纷入住公主湖度假村蒙古包,广场上音乐响起,篝火歌舞晚会又开始“炫”起来了……

  “精准扶贫 旅游先行”

  “克什克腾旗以旅游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推动旅游发展,让美丽的风景成为老百姓脱贫的钱袋子。”旗委书记边中悦对记者说。

  2016年,克什克腾旗接待国内外游客4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2亿元,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占赤峰市的1/3和1/5,均位居全市首位。

  “精准扶贫,旅游先行”。克旗优先安排资金投入旅游产业,2015年以来全旗投入资金40余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先决条件。

  “我们坚持‘重点帮扶,典型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思路,推进全域旅游示范旗创建工作,构建全域旅游推动脱贫攻坚发展大格局。”边中悦说。

  克旗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引导贫困人口积极参与“旅游+”产业。

  边中悦说,全旗整合涉农牧产业发展资金3756.2万元,量化入股到克什克腾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旅游+资产收益+贫困户”的方式,对5366名贫困人口进行扶持。

  贫困户将山林、草原、果园、土地、房产等资源量化参股,参与分红。岗更嘎查贫困户布仁特古斯,将自己家的400亩草牧场流转给贡格尔草原游牧文化部落,一次性签订10年合同,“每年一次性付款2.5万元,不说分红、务工、卖奶食品、风干肉、山野菜、土城子咸菜等收入,就这一项,我家就脱贫了。”他说。

  目前,克旗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4500人。自2014年以来,通过“旅游+”产业扶贫模式,从事旅游产业带动76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占总贫困人口的32.8%;脱贫2110人,占全部脱贫人口的12%。

  “全域布局 旅游富民” 

  赤峰市具有独有的花岗岩石林、举世罕见的大型冰臼群、欧陆特色的克什克腾草原、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瀚海玉龙沙湖、驰名中外的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等人文胜境,构筑了独具特色的旅游风貌。

  市委书记段志强说:“旅游扶贫是赤峰市推出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整体脱贫顶层设计行业扶贫之一。我们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

  据悉,2016年,赤峰市旅游接待人数145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28亿元;2016年,赤峰启动30个重点嘎查村旅游扶贫项目,总投资44588万元,覆盖农牧户7702户24014人,其中贫困户1329户2953人,户均年增加收入5500元;2014年,赤峰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8万人,至2016年底,只剩下贫困户8.8万户、18.8万人,已有28万人脱贫。

  “我们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和依托合作社发展旅游扶贫,效果明显。”市长孟宪东说。

  2016年赤峰市11个贫困嘎查村利用“三到村三到户”资金495万元投入7个旅游产业合作社和3个旅游产业发展公司,覆盖贫困户785户、1744人,年收益64.7万元,户均增收1180元。流转283户贫困户土地3000多亩用于旅游开发,户均增收1060元。

  全市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达16076家,与旅游扶贫相关的有118家,通过经营观光农业、生态畜牧业、林果采摘、出售土特产品等多个项目,覆盖贫困户1077户,2635人,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赤峰市打造了一批风格不同、特色鲜明的城镇近郊型、景区依托型、乡村民俗型、特色产业型和新村特色型乡村旅游精品村。

  喀喇沁旗西桥镇雷营子村历史文化厚重,森林覆盖率高,咯旗将其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休闲古村落。这个小小的村庄就有22家“农家院”。村支书雷殿清与爱人杨凤梅是村里最早搞“农家院”的“领头羊”。拖着马车嫁过来的杨凤梅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山野菜、小笨鸡、野桑葚等,是游客最爱点的东西。我们‘农家院’最多一天接待16桌游客。去年纯收入过了20万呢。”(中国经济网记者 罗 霄)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