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还有多少魏祥被埋没

2017年07月23日 07:4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我们有数量庞大的残疾学生,却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支持体系,让他们能够融入学校

  甘肃残疾考生魏祥和清华的故事可能是这个高考季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动。这位身体残疾、父亲早逝、一直靠母亲背着上学的考生,已经确定被清华录取,还落实了两室一厅的特殊宿舍。

  如果说魏祥是幸运的,可能有人不相信——他如此命运多舛,怎么能说幸运?但是,这是事实。跟我国的8000多万残疾人相比,魏祥在高中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照,今年又能参加高考,被高校顺利录取,他已经是极少数的幸运儿。还有更多的魏祥,也许早就埋没在了某个角落。

  不信?那就先看几个数据。

  2014年,高考恢复37年后,我国才首次在普通高考中提供盲文试卷。此前,盲人只能参加单独考试,报考按摩、音乐等专业。

  2017年5月,又有一名视障女生因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不提供盲文试卷,被迫对教育部提起诉讼,要求教育部公开视力残障人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能够获得的合理便利措施。此后,教育部考试中心才回应,今年6月四级考试(CET)为视障人士提供盲文试卷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可以满足盲人考生参加CET的愿望。

  一批人的权利尚且没有得到保障,单个残障人士被歧视的情况就更多了。

  2013年,河南考生李建昌,高考分数超过所报院校最低投档线31分,却被学校以“身体残疾,不适合所报专业,学校不能满足其生活条件为由”退档。实际上,李建昌初中、高中均住校,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并不需要学校提供特殊的生活条件。最终,经过河南省教育厅、省残联、省招办协调,他被所报院校“破例录取”。连走路都成问题、需要母亲背的魏祥,能通过体检,进入清华,还获得了两室一厅宿舍,难道不是幸运的吗?

  关于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国家早有明文规定。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

  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要求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目标是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还将残疾儿童少年纳入到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规划,例如支持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

  今年2月,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残疾儿童、少年按照其接受教育能力,可就近进入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不能到学校就读的,通过提供送教上门或者远程教育等方式实施义务教育。

  但事实上,真正能做到的地区和学校少之又少。不说别的,就说残疾学生在校学习需要的特殊资源教室和无障碍设施,就能难倒一大片学校。大班额还没解决呢,哪里有多余的教室给残疾学生单独开课?随班就读,老师讲考点还来不及,哪里有空关注需要特殊照顾的残障学生?

  即便是魏祥,他未来的求学路也很难“无障碍”。单是在偌大的清华园里,他该如何上上下下多个教室上课、去食堂、去澡堂,都是问题。大部分高校多年来接收的都是健全学生,抬腿就走,有自行车就骑,多半没有考虑过残障人士的需求。

  这可能是当前教育系统面临的严峻问题:我们有数量庞大的残疾学生,却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支持体系,让他们能够融入学校。而且,这个板子不能只打在教育部门,因为从全社会来看,我国的残疾人保障系统都高度欠缺,盲道乱停车、上下通道全是台阶,连导盲犬的工作犬地位都没有得到认可。由于出门不便,8000多万残疾人平时几乎处在隐身状态,大街上很难见到残疾人。

  接受教育程度低、信息渠道不畅通,直接导致残疾人成为贫困的高发人群。2014年的一项数据表明,在8000多万残疾人中,仅有2100万人就业,而且就业渠道和就业类型也十分有限。

  这次魏祥的一封公开信,既是为自己发声,也是向全社会发出的一声疾呼:该关注残疾人的境遇,给他们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设施了。中国梦是13亿人的中国梦,不该抛下任何一个人。(若 瑜)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