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经济日报:评判国人素质得理性

2017年07月23日 02:2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闻过则改,择善而从,以公平合理之心,审视自身的不足与进步

  今年6月底,在国内风靡一时的共享单车正式登陆英国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其快捷方便、低碳环保的出行体验广受欢迎,立刻成为英国人社交圈里热捧的“网红”。

  然而不和谐的“音符”随之出现,据《曼彻斯特晚报》7月11日报道,自从单车两个星期前在该市投放以后,警方接到17起针对破坏单车的犯罪报告。根据多幅照片显示,单车不仅被扔进河底,破坏车锁、私藏家中等行为也不断出现。

  这厢英国人还在为自己的“绅士风度”汗颜,消息传到国内,新闻留言板上却赫然出现了一些中国网友匪夷所思的评论:“国内这样没公德心的人更多。”更甚者还脑洞大开地评论道:“搞不好是到英国旅游的中国人所为。”

  结合我们平时看到的其他热点新闻下的评论,部分中国网友“吐槽”同胞的行径让人五味杂陈:曾几何时,我们为外界贬损我们的言论愤愤不平,没想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形象备受外界赞誉的今天,贬损国人最狠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这种“群嘲”模式的开启,可以追溯到多年以前中国游客初出国门时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上:诸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喜欢插队等等。“给文明古国丢脸”“给国家形象抹黑”……网友痛心疾首的评论,尚能看作是对某些同胞的“怒其不争”。以之为鉴,确实能更好地规范我们自身的行为,提升我们的公共文化素养。

  但是慢慢地,这种网络上的“为喷而喷”渐渐地从一开始的自省、自嘲过渡到“变了味”的自讽,这种失之偏颇的态度,恰是一种缺乏道德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表现。

  在英国单车事件中,不能否认之前共享单车在国内市场投放时,确实出现了诸多缺乏公德心的现象,上文所述的扔河挂树、乱停乱放、占为己有、涂抹二维码等行为似曾相识,也屡屡见诸中国的报端。当时引起了大家的一致抨击外,更引发了人们深层的思索:共享单车成了一面国民素质的“照妖镜”,我们何时才能让“素质先行”,真正能够匹配“共享精神”?这种抨击之外的理性思考,以及理性思考之后以达到“闻过则改”的目的,才是“吐槽”真正的价值所在。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公民素质早已大幅提升,很多走出国门的中国同胞常常彰显着遵守公德、乐于助人的“正能量”。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中,当时滞留在尼泊尔的中国游客自发地组织起来维持秩序,购买垃圾袋,发放给中国同胞以及其他需要的国际友人。那位举起条幅,上书“中国同胞请捡起身边垃圾”的中国女孩展露微笑,温暖的形象定格在了许多媒体的镜头中。

  中国人素质低下?此论可休矣。

  诚然,作为一个数千年的礼仪之邦,我们应该勇于自省,有气魄、有胸襟容纳各种外来的,或是我们自身发出的“批评”,但要分清这种“批评”理性或喧嚣的本质。闻过则改,择善而从,以公平合理之心,审视自身的不足与进步;同时,对诋毁我们形象的各种言论勇于说“不”,才是民族素质的真正底气所在。(作者:李咏瑾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