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内蒙古边防总队帮扶群众脱贫发展纪实:帮最需要的人,扶最关键的点

2017年07月19日 08:0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罗霄 王学军 何浩源

  【经济日报·走进连片特困地区】内蒙古兴安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盟6个旗县市有5个国家级贫困县、1个自治区级贫困县,扶贫攻坚任务艰巨。2011年以来,在内蒙古边防总队官兵的帮扶下,曾经贫困落后的兴安盟科右中旗仓根巴达嘎查正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村容村貌越来越美,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这乌珠穆沁羊可不一般,体格大、生长快、肉脂产量高,特别是适应力强,非常适合咱们当地养殖,你可要经营好啊!”一大早,仓根巴达嘎查种蓄合作社负责人玉成家就热闹起来,内蒙古边防总队扶贫干部又送来了200只优质乌珠穆沁种羊。“这是总队给合作社送来的第三批种羊了,而且还换了新品种呢。”玉成高兴地告诉记者。

  找准症结开良方

  帮,要帮到最需要的人;扶,要扶到最关键的点。内蒙古边防总队党委早就认识到,畜牧业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前几年,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效益一直没有发挥出来。于是,种羊繁育基地就成为总队帮扶的第一个项目。

  种羊繁育基地由边防总队出资建设,嘎查委员会和牧民合作社共同管理,效益共享。玉成和其他12户牧民是最早一批合作社成员。如今,合作社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羊群已经繁殖到716只,社员年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3200元提高到2016年的5500元。

  玉成一边为新送来的羊涂上标记,一边展望着明年的计划:“接羔期后,羊群有望突破1000只,过阵子剪完羊毛,又是一笔好收成,社员每户平均增收2000元。现在不少牧民看到了希望,都争着抢着要加入合作社,嘎查委员会也在琢磨着扩大规模呢。”

  在内蒙古边防总队的帮助下,2012年,王布仁和本村其他几家农户拥有了自己的蔬菜大棚。总队先后多次邀请农牧业局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还组织部分农户到山东寿光学习取经。“以前我家有20亩地,但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挣的钱还不够生活。多亏了生态移民这项好政策和边防总队的帮扶,让我家不仅拥有了一个7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还搭建了一个600多平方米的大棚。”王布仁说,仅大棚里种植的草莓,销售到周边城市,年纯收入就能达到5万元。

 

内蒙古边防总队的官兵在帮助牧民给羊羔喂奶。王学军摄 

  协调发动齐攻坚

  “内蒙古边防总队不仅为我们带来了项目和资金,还在社会管理和建设工作中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仓根巴达嘎查党支部书记孟青山说,边防总队将创建“北疆基层党建长廊”的经验做法运用到帮扶工作中,指导兴安盟边防支队与嘎查两委结成共建对子。

  民警村官吉力特是兴安盟边防支队新城街边防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也是高力板镇党委任命的仓根巴达嘎查党支部副书记。上任后,他全力推进党组织建设、化解矛盾纠纷。走访、调研、座谈群众关心的宅基地、土地承包、秋收、卖粮等实际问题,并一一帮助解决。吉力特说:“我是蒙古族,老家就在科右中旗,故乡科尔沁草原的奶茶和炒米把我养大。不为老百姓办点实事,也对不起‘扶贫干部’这个称号。”

  在扶贫工作中,内蒙古边防总队坚持军民融合与内外挖潜、政府支持与社会帮助相结合的原则,积极争取扶贫项目、优惠政策,有效解决了仓根巴达嘎查基础建设薄弱的问题。

  “以前外出打工一年到头剩不了多少钱,想在家门口打工却没有机会,创业就更不敢想了。如今,内蒙古边防总队帮助我们申请了2万元贷款,一年利息只有240元。我把这笔钱投入到扩大种植高粱的规模上,今年一年除了把贷款还上,还能赚1万多元。”高粱种植户巴根那说。

  2014年,内蒙古边防总队协调争取农业扶贫低息贷款共计200万元,按照每户2万元标准发放,有100户贫困户从中受益;继出资修建14眼深水井后,又协调科右中旗政府深水井项目40眼,农田可灌溉面积从原来的500亩提升到2000多亩;建成的2.8公里水泥路畅通无阻,村民从此告别了几十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

 

内蒙古边防总队邀请农牧业专家举办科技知识辅导讲座。何浩源摄 

  精神帮扶见成效

  如果说经济上的帮扶是摸得着的实惠,那么从文化、卫生、科技等方面的帮扶夯实的则是民生基础。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民生工程,只有在综合扶贫、自我造血上下功夫,才能使扶贫“一扶就起、起而能立”,真正走上良性发展之路。这也是内蒙古边防总队在精准扶贫中把握的原则。

  过去的仓根巴达嘎查,群众文化生活匮乏,喝酒赌博成风,干群关系紧张,一些不法分子乘机蛊惑群众,骗取钱财。为了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内蒙古边防总队帮扶工作打出了一记漂亮的组合拳——开展党组织联创联建、文化下乡、医疗下乡……

  在总队援建的卫生室、农家书屋里,随时可见群众的身影;田间地头成了内蒙古边防总队邀请的农牧科技专家授课的讲台;文化广场成了边防总队文艺骨干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尚的舞台;一年一度的“警民那达慕”吸引了周边旗县上千名群众,官兵们和牧民同台竞技,赛马、博克等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焕发新活力。牧民群众以前想的是去谁家打牌、喝酒,现在谈的都是专家讲了啥课、在书屋看了啥书、文化广场上演了啥节目。

  在总队为嘎查建设的标准化卫生室里,诊断室、治疗室和药房分区划分明确,常用医疗器具一应俱全,近200种药品摆放有序。定期派出的医疗服务队先后为700余名群众进行免费体检、义务诊疗,免费发放常见药品价值3万余元,实现了“小病不出门,大病有保障”。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送医送药、巡回医疗等活动,使群众基本掌握了防病和治疗一般疾病的方法,多年沿袭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也得以改变。

  今年,内蒙古边防总队还出资156万元援建一个占地1万平方米的军民文化广场。目前正在施工建设中,争取年底投入使用。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王海宝曾是内蒙古边防总队帮扶的40多名贫困大学生之一,每年他都会收到总队资助的3000元助学金。而他在大学毕业后,又以全优的成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光荣的边防警察。

  “内蒙古边防总队给我的不仅是学业上的支持和帮助,还吸收我加入这支队伍,成为他们的一员。我会珍惜这份真情,怀揣这份感恩,回报更多的人。”王海宝说。(经济日报记者 罗霄 通讯员 王学军 何浩源)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