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国家卫计委等9部门开出“处方” 让短缺药告别短缺

2017年06月29日 06:4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吴佳佳

  药品短缺的成因十分复杂,解决药品短缺问题,既要快速应对燃眉之急,更应着力建立长效机制,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鱼精蛋白、优甲乐、放线菌素D、地高辛等是临床上必不可少的药物,然而近几年,这些药物却经常出现短缺甚至断供情况,成为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痛点。药品短缺的成因十分复杂,主要表现为供应性、生产性、机制性以及垄断性短缺。解决药品短缺问题,既要快速应对,以解燃眉之急,也应着力建立长效机制。

  “通过建设好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国家希望解决好低价药、‘救命药’、罕见药及儿童用药的供应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6月2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政府有形之手责无旁贷

  出现药品短缺的原因涉及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曾益新分析称,首先是生产性因素,如鱼精蛋白是一个心脏手术用必备药品,其原料药取自鲑鱼,供应有很强的季节性,可能会造成短缺。其次是政策性因素,如各个地方在药品集中采购时希望价廉物美,但是有时候价格压得低。企业虽然中标了,但从长远来看,企业生产多但是盈利不多,难以持续。再次是机制性因素,如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有一些医疗机构还没有完全转到公益性定位中来,低价药的采购使用动力不足。第四是投机和垄断因素。有一些药品可能全国就两三家企业生产,为了抬高价格就串通一气控制供应,出现人为短缺现象。

  “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供需很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状况,政府及时干预调节必要而且必须。”曾益新表示。

  化解短缺需建长效机制

  “药品短缺问题并非我国特有,即使在医药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也难免出现相关药品短缺的状况。”中国药科大学茅宁莹教授表示,在实施部门联动、监测预警、清单管理、分级应对等一系列综合措施下,可替代性较差、应急性较强的临床必需药品暴发大面积短缺的状况肯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但茅宁莹也指出,从长期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药物更新迭代、疾病谱变化等,仍可能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药品短缺问题。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都针对药品短缺建立了一系列政府监测和干预的制度措施,“在出现生产线改造、原料短缺等药品供应隐患时,各国均有相关规定强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信息系统及时上报隐患信息,以便政府及时启动备选企业生产、进口替代等措施。应对药品短缺已经成为一项社会共治的课题”。

  “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反复出现药品短缺现象将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解决临床急需药品短缺,让医患不用为药所困;通过制度调整,保障企业基本合理的利润,保障正常的生产和供应;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让行业不为违法违规所扰。”曾益新说,短缺药清单是动态的,为此我们完善了监测预警机制,目前,各省在布局不少于15个监测哨点的基础上,联通药品研发注册、生产流通、采购使用等重点环节,逐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体系和预警机制,形成覆盖全国各地各级医院完整的监测哨点和报告网络,及时掌握全国的情况,一旦出现药品短缺情况马上启动应对机制。下一步,还要通过分析我国疾病谱变化、重点人群临床用药需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需求、药品及其原料药生产审批等情况,合理界定临床必需药品短缺标准,建立国家、省两级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根据短缺原因、短缺程度、影响范围等情况,及时启动国家或省级应对机制,定期公布相关信息。

  实行短缺药供应分类管理

  《意见》明确了在相关部门会商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对短缺药品通过区别成因实行分类管理、精准施策,且形式更灵活、方法更多样。曾益新表示,相关部门目前梳理出了约130种临床易短缺药品清单,分类明确了定点生产、协调应急生产、加强供需对接、完善短缺药品储备、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健全罕见病用药政策等6项应对措施。近段时间会同工信部、国资委、食药监总局等部门,已经一揽子解决了近50种清单内药品的短缺问题。此外,针对儿童药品短缺问题,卫计委等部门已出台了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两批研发清单。今年,新药研制国家重大专项中,儿童药品研发和审批将是重点任务。

  “目前我国上市药品的临床必需性有很大差别,《意见》主要针对临床必需的短缺药品,制定短缺药品清单,分析原因,精准施策,保障供应。对于非临床必需的药品短缺问题,还是要以市场调节为主。”业内人士指出,对于确实处于常态短缺的临床必需品种,由政府建立中央、地方两级分类储备制度,确保医生、患者有药可用,充分体现了兜底民生保障的政府责任。在实施过程中,应尽快走出“信息孤岛”,尽快摸清短缺药“家底”,将临床必需、短缺后影响大的药品纳入重点监控目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意见》明确将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事项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工作体系,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要强化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的领导责任,加强督查评估和激励问责。专家表示,落实政府统筹协调责任,加强信息收集和对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从长远来看,对全领域行业信息的分析和公开,也必将推动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佳佳)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