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平潭国际旅游岛:全域旅游做足“海”文章

2017年05月14日 10: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徐红

  

  平潭石头厝古村落

  “平潭岛好是好,光长石头不长草,风吹着沙子满地跑,垒起的房子像碉堡……”这首当地流传的古老民谣,诉说着平潭岛前世的寂寥和岛上自然环境。平潭岛上多产花岗岩石,岛民多靠“讨海”为生。平潭曾是一个基础薄弱、贫穷落后的边陲海岛。 

  全民旅游的“季风”吹向平潭,勤劳、智慧的平潭人民,将“盛产”的石头、大风、古厝变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甚至让“石头会唱歌”,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其实,平潭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加上近年来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平潭旅游发展潜力非常大。2016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这是我国继海南之后建设的第二个国际旅游岛。 

  叠加了“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岛”多重政策优势的平潭,如何打造全域旅游,经历了怎样的蜕变与腾飞?5月初,记者登岛进行了探访。 

  

  花岗岩受海水侵蚀和自然风化,巧合形成了这条状如浮雕的巨石“鲤鱼” 

  “海国石城”里石头游  

  距今7000年的平潭壳丘头新石器时代文化遗止、3000年的龟山遗址……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见证着平潭这座千年古岛的历史和海蚀文化。 

  平潭古称海坛,简称“岚”,岚岛面积390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600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和702个礁岩组成,素有“千礁百岛”之称。 

  漫步海边、移步古村,花岗岩几乎随处可见,甚至成了这里的主角,宽阔的大海也要让它三分。“来平潭玩的是石头,看的也是石头、品的还是石头。”从福州来岛上玩的一位游客告诉记者,到平潭著名的自然景观石牌洋、海坛天神、东海仙境、南寨石林等处游玩,就是看那些姿态万千的花岗岩石,经过几千万年大海洗礼所形成的石景。 

  的确,海山自古多奇石,平潭犹如一座“海国石城”,石头群落各不相同,颜色多彩、造型独特,或水蚀,或海蚀,或风成,其数量之庞大属世间少有。这些石景肖形状物,包罗万象,亦或似人似仙,鬼斧神工,栩栩如生。 

  

  石牌洋“半洋石帆” 

  海坛天神与石牌洋并称平谭岛奇石“双绝”。石牌洋的“半洋石帆”,这一全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石,其主体由两块帆型擎天巨石组成,一高一低立于花岗岩平台之上,远远望去,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双桅帆船,岸上的巨石“金鱼”则瞪着圆圆的大眼睛,惊愕地看着来往的游客,活灵活现。 

  位于南海乡塘屿南端海边的“海坛天神”,是一座巨型的灰白色花岗岩,远远望去,仿若一个头枕沙滩,足伸南海,躺着休息的硕大巨人。 

  “东海仙境”的海蚀天窗“仙人井”,井深超过47米,井口直径超过50米,井中水犹如“受困蛟龙”,猛烈击打岩壁,升腾起巨大的簇簇白色浪花,涛声如雷,极为壮观。 

  还有南寨山石林、大练月举山等处的象形石惟妙惟肖,可谓“景随步移,一石数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据地质调查人员考证,海坛岛是在几千万年的岁月变迁中从海底升起的,多数景观原为海底之物,或为岩石裸露后海蚀作用与风化所致。“平潭很可能是法属波利尼西亚南岛语族向海外迁徙的第一块踏板。”曾来平潭参与遗址挖掘和玄武岩调查的一位外国考古专家如是说。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了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科院地理所和平潭官方曾对平潭旅游资源进行过普查,初步统计,全平潭县拟人状物的岩石有60多个,象形岩石有100多个,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半洋石帆”和“海坛天神”。 

  不知道有多少人为岛上怪石而兴叹,为奇岩而倾倒,也因此爱上了这个小岛。据悉,近年一些喜爱平潭奇岩怪石的游客,经过周边岛屿考察,又发现了几百个奇岩怪石,远远超出官方的统计。 

  这里的石头会唱歌 

  石头,千百年来与平潭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平潭岛上多产花岗岩石,于是海岛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把生硬的石头打磨成一座座家园,一座座具有艺术观感的城堡。 

  别具特色的“石头压瓦片”建筑风格,成为平潭旅游的新名片。在平潭,只要有村落的地方,就有石头厝,这些石头厝犹如画中景物,分布在海岛的各个角落。 

  “壳丘头遗址出土过石头打磨成的各种器皿,由此证明平潭先民对石头的利用,早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就开始了。”当地导游员林华琼告诉记者,碉堡般的石头厝,作为平潭古村落、古民居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不仅仅是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也是海岛祖先“斗天战地”生存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海岛儿女打拼世界的浓浓乡愁。 

  据介绍,平潭渔村多是同姓同族聚居,旧时渔村常遭倭寇骚扰,兵匪掠夺,海盗抢劫。也许是考虑安全因素,平潭最早的民居仅留有一个小门,没有窗户通风,且高不及六尺,周不及方丈,单撇形草盖屋顶,再压上小石头。 

  汉代平潭出现了矮屋,俗称草囊。其屋顶由单撇改为“人”字形,屋檐用筒瓦,使雨水流畅而下,石墙用土浆乱毛石砌就。 

  随着社会进步,平潭出现了二排或三排厝、竹稿厝、单进四扇厝,相当于套间或复式跃层。为防海蚀和海风,屋顶扔延用拱瓦排成鳞片状、阴阳槽相间,并有鱼眼天窗和小长方形房窗供通风、采光之用。这种排厝有防御风沙的作用,屋外不留风雨檐,以免风沙掀翻屋顶。 

  记者来到流水镇山门前村看到,青墨色火山岩石头厝鳞次栉比,沿山势而上,蒙蒙细雨加上飘飘渺渺的雾气,让小村庄若隐若现极具蓬莱仙境风韵。 

  愈是本土的就愈是世界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发展局副局长王新建告诉记者,“石头厝作为平潭独有的旅游文化产品,是平潭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潭将借助对“石头村落”等文化元素的主题开发,加快推进平潭国际旅游岛真正走向国际。” 

  王新建表示,2016年至今,平潭4个村落民居在保持最大原始风貌的原则下,进行民宿改造,包括流水镇北港村、北岚岭村、北厝镇的鹅头湾,以及南海乡草屿岛上的江尾村。 

  走进北港村,“石头会唱歌”民宿门口的桌案上,摆着几块大小不等的石头,好奇的地观光客纷纷拿起桌上的小锤,有模有样叮叮当当敲打出动听的歌曲。 

  “看到北港村的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这里。”来自台湾的青年林智远夫妻不谋而合,他们与团队一起在北港村租下了8栋石头厝。自去年6月“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开业以来,游客就络绎不绝。 

  经常带着朋友到“文创村”游玩的平潭原住民薛学杰告诉记者,之前这些石头屋年久无人居住,仅用来放置杂物,显得十分破落杂乱。随着民宿在这里落地,北港村入驻的文创团队越来越多,石头民宿得以改造,民宿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收入。北港村民林先生家的多栋石头厝房子出租后,每个月增收1000多元。 

  “拖网、渔排是这个小渔村千百年来独特的生存方式,也是渔业文明的一种象征。”在敖东镇钱便澳村经营“半山半海”民宿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我们就是想让游客浸泡式体验这里的自然人文景观,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为游客提供有温度、有情怀的乡野生活住宿。” 

  “谋海”打造基石练真功 

  “海者,闽人之田也。”自古以来,面朝大海的平潭人就懂得从海洋的惊涛骇浪中博取财富和生存空间。 

  “平潭的旅游资源以海洋为特色,以海岛文化为特色,要做足海洋、海水、海岛经济,使旅游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王新建如数家珍,在沙滩方面,有70公里优质沙滩,不仅沙滩面积大,洁白干净,而且平坦,如坛南湾、龙王头区域。在海水方面,平潭海水特别蓝,原因在于平潭区域没有任何可导致海水污染的工业,这是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优势。平潭有126个海岛,海岛开发和海洋旅游是重点发展方向。比如游轮、游艇,以及海上帆船、无人岛游等。 

  “特别要说的是阳光和空气。”王新建甚是自豪,“平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全年空气质量在2级以上的天数达到350天。所以,平潭也是长寿乡。” 

  此外,海蚀文化也是目前平潭全域旅游着力打造的内容,如南岛语族文化的发掘。据悉这是一个海洋族群,他们有着共同的海洋文化。南岛语系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一个大语系,有1000-1200种语言,全世界属于南岛语系语言的人口约有2.7亿人。目前的国际考古学界和中国的考古学界共同把壳丘头当作是南岛语族最早离开原乡的起点。 

  “平潭国际旅游岛以建设两岸共同家园为目标,非常鼓励两岸同胞共同创业,目前已有大量台胞企业在平潭落地。”王新建表示,2016年,平潭在旅游基础建设、景区改造、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产业全域联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在乡村旅游方面,迎来“井喷式”发展。在北港村,一批古色石香、精致优美的石头厝民宿临海而立,一群台湾青年组成的设计团队将台湾文化、服务理念与民宿管理经验引入平潭。打造了北港文创村,海钓村、咖啡村等一大批特色村镇,改善了乡村环境。 

  同时,大力开发石头厝为特色的乡村民宿。目前,旅游股份公司已承租了100余栋闲置石头厝,精心打造特色民宿,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也让旅游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旅游开发成果。 

  我国旅游业正在从大众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转变,体验式旅游正在兴起,拖网、织补渔网、到渔排上体验渔村千百年来独特的生存方式,将更受欢迎。 

  平潭旅游发展局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今年“五一”小长假3天,平潭旅游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 73.58%,共接待游客 21万人次,同比增长 32.07%2016年,平潭旅游总收入10.96亿元,同比增长66.31%,共接待游客289.559万人次,同比增长25.17% 

  王新建坦言,平潭全域旅游开发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就建设平潭国际旅游岛而言,不能一味追求游客量,而是要从建设具有国际品质、国际标准,高度开放的国际特色岛屿方面炼真功。(中国经济网记者 徐红)

(责任编辑:石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