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桃棚村的抗战记忆留给我们什么?(图)

2017年04月13日 10: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铜南山,铁北寨,打不垮的鱼子山。”在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的桃棚村,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抗战民谣。虽然村史有600多年,但直到19441月独立建村以前,桃棚村还是隶属于鱼子山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冀东西部地区人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为进一步加强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广大党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7日,中国经济网党总支组织党员来到桃棚村,走进冀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历史记忆。

  中国经济网党总支组织党员来到桃棚村,走进冀东抗日根据地旧址。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驱车经过京东大峡谷景区入口不久,我们便开始下车步行。山上的树木大都还没有发芽,而路边的白色山梨花却已竞相开放,给原本略显单调的灰色景象增添了一抹生动。随着行军的深入,山路愈发崎岖,人们的气息也变得粗重起来。这是一次并不轻松的徒步行走。而当年的那些先辈们,就是在这里常年坚持着抵御外侮的斗争。有那么一瞬间,我仿佛感觉到了时空的交错,一支抗日游击队伍刚和我们擦肩而过,带着爽朗的笑声逐渐远去……

  19409月的一天,在桃棚村北山的红崖洞里,蓟平密联合县委领导李越之和联合县西北办事处区委书记江东主持了入党宣誓仪式,王世勋、于锡元、符运广、王世发、谢凤宽五人参加了宣誓,标志着平谷县第一个党支部——鱼子山党支部(桃棚村时属鱼子山村)正式成立,王世勋为第一任支部书记。同时,成立了鱼子山村抗日民主政府,平谷地区从此有了抗日村政权。

  行进途中,我们在一处小广场上看到并默诵了当年的入党誓词: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


公安科旧址。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抗战时期的斗争之残酷,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来说,或许是难以想象的。沿着一处平缓坡地,我们走进了公安科旧址小院,院内建有两栋土石结构的小平房,其中一栋房子墙上用白漆写有两行标语:“共产党万岁”和“打倒小日本!”“小日本”的“本”字还是倒过来写的,可以想见老百姓对于在当地欠下了累累血债的日寇有多么地痛恨。这两栋房子,一栋是公安科办公室,曾负责全县锄奸、反特和情报工作。另一栋则是监狱,用于关押、审讯汉奸和特务。而前文提到的于锡元,就是在附近的上、下纸寨一带发展党员时,被汉奸出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中,涌现出了无数像于锡元一样的先烈,他们用奉献和牺牲,实现了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一路前行,我们来到了宣誓广场和报国永生园。这里位于一座山顶的缓坡上。宣誓广场北侧建有一座纪念碑,上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南侧建有两座英烈墙,上面铭刻着众多烈士的姓名。旁边的报国永生园内,近两百位英烈在这里长眠,他们大都牺牲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时期。我们在墓园瞻仰,表达对烈士的缅怀之情。

  其中,讲解员特别提到了尹介侯烈士。抗战期间,八路军在鱼子山村建起了一座军械修理所,尹介侯烈士生前是这里的所长。19418月,他和5位战友在一次爆炸事故中壮烈牺牲。在抗战时期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这座军械修理所为前身的兵工厂日益发展壮大,为整个冀东抗日根据地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地雷、手榴弹等武器弹药。日军曾数十次疯狂围剿鱼子山,残杀村民180余人,烧毁2000多间房屋,然而当地军民没有屈服,他们顽强地与敌人斗争,保住了根据地和兵工厂。当时,村民们都积极支持八路军,他们配合兵工厂伐树、烧炭,制造弹药运到前线,就连小孩子们都在帮着大人做手榴弹弦。全民族的抗战,唤起的是全民族的觉醒。


冀东地委旧址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沿着陡峭的山路,我们来到冀东地委旧址,参观了其中的领导办公地、机要室、警卫班等旧址。紧挨冀东地委旧址的则是联合县委旧址,陈列着八路军用过的望远镜和缴获日军的打字机等。抗战期间,冀东西部地分委(后陆续改为冀东第一地委、冀东第十四地委)以及蓟平密(后陆续改为平密兴、平三密、平三蓟)等联合县委就在这里驻扎办公,领导冀东西部地区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直至抗战的最终胜利,而包森、焦若愚、李子光等众多革命人物的事迹也在当地广泛流传着……

  回程路上,大家不禁谈起了此行的感受。“我们工作中就算再苦再累,也没有像革命前辈那么艰苦,更不用说,他们是把脑袋别到裤腰带上干革命。想想我们现在,真的很幸福,一定要珍惜。”党员李佳感慨万千。

  党员宋雅静说:“这次活动中,看到了很多烈士的事迹,他们所做出的牺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经济网党总支党员参观联合县委旧址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对中国经济网广大党员来说,桃棚村之行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这里的抗战记忆会逐渐沉淀于党员们的心中,在潜移默化中不断释放出正能量,提醒我们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不忘初心,鼓舞我们在遇到困难险阻时砥砺前行。(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

(责任编辑:王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