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余斌:立足增长阶段转换 实现经济再平衡

2017年04月07日 08:3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余斌

  【核心看点】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旧动力转换,由以数量扩张为主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的中高速增长阶段、由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惊险一跃”的关键阶段。总体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有望在新的中高速增长平台上保持稳定发展,并通过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等建立起新的平衡,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的动力。

  经济调整与转型的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调整和转型步伐明显加快,经济运行呈现出一系列与以往不同的新变化、新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是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实际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永远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我国也不可能例外。近年来经济增速逐年回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经济规模快速扩张以后经济增长的难度明显上升。去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70万亿,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需要7000亿的增量,这相当于5年前的1.5个百分点和10年前的2.5个百分点。去年以来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中,经济运行由降转稳、稳中有进的特征十分明显,各种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累,经济增长逐渐接近“L”形的底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有望稳定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上,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是在经济结构中消费、服务业占比大幅度上升。根据追赶型经济体的一般规律,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后,投资率和工业占比将明显下降,消费和服务业的贡献则相应上升。我国投资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已持续几年回落。与此同时,消费、服务业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几年超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服务业增速连续几年超过第二产业。在支出法GDP和生产法GDP构成中,最终消费的贡献和服务业占比大幅度提高。总体而言,投资和工业驱动增长的模式渐行渐远,而依靠消费、服务业增长和效率提升支撑的模式则越来越近。

  三是经济增长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培育新增长动力和新竞争优势,需要实现两个转变。其一,从主要依靠人口数量红利转变为主要依靠人口质量红利。2012年以来,15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逐年下降。在人口数量红利不断消减的同时,每年有超过700万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和200多万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人口质量红利正在快速积累。其二,从以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为主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经过30多年的快速追赶,目前我国产业已达到跟随、并跑与领跑并存的新阶段,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空间大幅度缩小。未来将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逐步改变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生产上确立新优势,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四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持续壮大,居民消费升级呈现个性化、高端化、服务化的态势。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VR)、智能制造等新技术加快孕育,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网约车等新服务迅猛成长,智能化家居、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旅游文化休闲等符合消费升级的领域保持较快增长。

  此外,新发展理念正在为中国经济注入活力与动力。长期以来依靠资源要素的高投入、高消耗和环境高污染来实现经济高增长,这一发展方式必然带来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创新”着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依靠创新培养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协调”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依靠协调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促进持续健康发展;“绿色”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依靠绿色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永续发展;“开放”着力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依靠开放完善战略布局,拓展发展新空间;“共享”着力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依靠共享实现共同富裕,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

  我国经济挑战与机遇并存

  当前,如何正确地看待我国经济的现状和前景?需要明确的是,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符合后发国家追赶进程的一般规律,是从以数量扩张为主的高速增长阶段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的中高速增长阶段的转换,是追赶进程迈向更高水平、更高阶段的体现。“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有望在曲折中完成增长阶段转换的任务,确立中高速增长阶段新的增长平台,并通过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等建立起新的平衡。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挑战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既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又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经济金融危机的底线,其目标则是要在中高速增长的新平台上保持稳定发展。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看,随着经济增速逐步放缓探底,有可能进入各种风险不断积累并集中释放的时期。金融系统性风险、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地方债务风险等风险点明显增多,并可能交叉传染,增大发生风险的概率。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风险与国内风险因素相互交织叠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将延续,并出现向货币危机转化的迹象,全球经济呈现低增长、低通胀、高负债、高风险等特征,还将使我国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具有趋势性和结构性特点,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周期波动。这种减速是内外发展条件和中长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我国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打造经济升级版的现实需要。同时,这种减速不会是断崖式的,我国经济仍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多重有利条件。

  首先,从人均GDP看,我国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80%左右。这说明我国还是发展中的追赶型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和持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仍是一项长期任务。

  其次,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任务尚未完成,地区差距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改革开放释放红利的空间依然巨大。城镇化进程远未结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我国拥有大规模、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能力,在航天、生物、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培育、形成。新优势与巨大潜力相结合,一定会释放出新的活力与动力。

  宏观管理要重视供需有效结合

  增长阶段转换的本质是实现供给、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再平衡。国际金融危机后,需求侧增速在宏观管理下平稳回落,在结构升级中逐步接近新的均衡水平。供给侧受相关因素影响,调整速度缓慢,与需求侧之间形成较为明显的缺口。“十三五”时期,宏观管理需要重视供给与需求的有效结合,在保持总需求基本稳定的同时,转向以供给调整和结构改革为主。

  需求政策的作用主要是保持总需求的相对稳定和适度扩张,防止经济出现短期断崖式下滑,为结构改革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要注意避免在需求管理中进一步加重本已失衡的经济比例关系。经济下行既是挑战,更是动力转换和经济转型的机遇,要十分珍惜和紧紧抓住经济下行中推进市场出清、资产重组和风险释放的机会。

  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逐步退出,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合力,促进兼并重组和优胜劣汰。供给侧压缩产量和减少产能,并通过结构调整、升级,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市场出清和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恢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改善,才能实现转型再平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包含以下要点:首先,从三次产业看,需要推动相关领域改革,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制造业强国,加快服务业发展。

  其次,从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看,要消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僵尸企业尽快出清,促进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向优势企业和新兴产业集聚。

  第三,要深化改革,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供给结构调整,与不断优化的需求结构尤其是快速升级的消费结构相适应。

  第四,要推进供给改革创新,激发供给侧活力,不断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以创造新的需求。(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余 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

(责任编辑:梁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