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人工智能下一轮,酷暑还是寒冬

2017年12月11日 17:59   来源:经济日报   

  多次人机围棋大战让人工智能这个曾经沉寂一时的“古老”技术,再次成为资本、舆论追逐的对象。

  眼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火?在近日由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国科金服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投资大会人工智能分论坛上,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黄凯奇举了两个例子:几年前,人工智能研讨会参会人员不到千人,最近两三年突破了五六千,还一“票”难求。而但凡创业项目涉及人工智能,融资都非常容易,且不断刷新纪录。

  面对这一异常火爆的态势,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专家,黄凯奇却有些担忧。缺乏“理论性”的支撑、缺失“标志性”的应用、缺少“规模化”的产业,谈及人工智能热潮背后的困惑,黄凯奇连用了三个“缺”。

  他说,标志性应用不是指标志性的现象和成果,而是有没有一种东西离开了人工智能就不能正常运转的,答案是“目前还没有”。IBM的沃森是前一波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代表,现在情况如何?黄凯奇认为,“除了吸引到更多的眼球外,实际上并没有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看起来“所向披靡”的人工智能究竟能干啥?黄凯奇表示,它能“背”会“听”,能“算”会“看”,整体而言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有些方面比如认脸能力理论上已经超越了人类肉眼。但也并非“战无不胜”。“人工智能目前还处于婴儿期,其智商大抵相当于3岁的孩子,说不好、笑不真、想不清、动不稳,这四‘不’描写了人工智能目前的水平。”黄凯奇说。

  这与国际知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的看法不谋而合。他曾公开表示,人工智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其理论基础(黑箱算法)非常薄弱,当下人工智能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可以被证明的理论作为基础。

  未来,人工智能当何去何从?黄凯奇认为,多学科跨界融合,交叉协同探索AI创新途径,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趋势。在这方面,美国已投入1亿美元开展“阿波罗脑计划”,希望通过对大脑计算模式的研究,来帮助改进目前的人工神经网络等算法,以实现人工智能的突破。今后,应面向国计民生重大需求,深化人工智能技术成果在各行业特别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推广应用,加强产学研交流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规避可能风险。

  “人工智能从1956年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两起两落,如今随着深度学习与大数据的兴起,再次迎来蓬勃发展。热潮下尤其需要冷思考,要么极冷要么极热,‘酷暑’和‘寒冬’,无论哪一种都不利于人工智能长期健康发展。”黄凯奇强调。(经济日报 沈慧)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