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证券频道 > 股市要闻 > 正文
 
消费类公司步步紧逼 周期类公司节节后退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6月21日 06:13
    日前,G三一100股解禁法人股被出售,全流通正式启碇。股市表现与实体经济脱节称得上过去A股市场一大怪现象,但随着股改的最后完成,上市公司市值变化必将牵动所有股东的利益神经。投资者有理由相信,上市公司市值变化不但昭示着投资冷暖,同时也将真正发挥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这一转变自股改启动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成为市场内在的逻辑。

    市值座次折射行业冷暖

    受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值一直占据A股市场的最大比重,而消费类行业所占比重则明显不足。但是,过去一年来的市场变化显示,上述格局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本报信息数据中心分别统计了去年4月30日和今年6月19日位居两市总市值前200位的公司,从市值变化和随之带来的排名变化显示,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排名下降、消费类上市公司排名上升,是最为突出的特点。钢铁、电力、煤炭、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在市值排名上呈明显下降趋势,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期间大盘累积涨幅超过30%的情况下,不少公司的绝对市值也出现了萎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消费相关行业上市公司不但在市值排名上大幅上升,在市值增加幅度排行榜上更是占据了大部分席位。

    中石化由于规模庞大,依旧牢牢占据总市值第一位,其市值从2901亿增至4034亿,增加值高达1132亿,但除石化股外,其他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排名都有不同程度下降。钢铁龙头股G宝钢让位于G招行,从去年市值第2位退居到第3位,而G武钢的排名更是跌出前10,排名从去年的第10位退到第19位,绝对市值也从去年的277亿下降至204亿。电力龙头华能国际排名从第4位降至第7位,市值下降了205亿,萎缩了31.58%。交通运输行业虽然并非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但由于与经济周期关系较为密切,排名也都大幅下降。

    基金重仓股上海机场从第7位大幅下降至第14位,绝对市值也从325亿降至272亿。

    消费、商业相关行业公司排名则大幅攀升。贵州茅台从第16位大幅攀升至第6位,市值从208亿增加至458亿,绝对市值增加额仅次于中石化。其他消费品上市公司,如五粮液、双汇发展等排名也都大幅攀升。与此同时,商业类上市公司,如苏宁电器、大商股份等排名也都大步前进。根据本报信息中心的统计,在市值增加额位居前50位的上市公司中,消费品和商业类上市公司占据十多个位置。另外有色金属、新能源等板块上市公司的市值也都大幅提升。

    变化仅是前奏曲

    一年多来上市公司市值排名的变化,既体现了市场投资热点的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市值排名的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而消费类相关行业上市公司排名的上升,则与目前经济重心转向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向密切相关。虽然市场人士不断争论周期性行业是否被低估、消费类行业是否已经透支预期,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对消费类行业的把握无疑契合了未来长期的经济走势。

    虽然目前宏观政策倾向于以内需取代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提高消费,抵消投资和出口过高的比重显然需要一个过程,目前A股上市公司周期性行业占比较高也基本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分布格局会一直维持下去。

    中行上市所改变的不只是A股银行板块的格局,更是整个A股市场的格局,更多代表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格局的大盘股上市,不但将让国内投资者更多分享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也将进一步消除A股与宏观经济脱节的现象。

    从国际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周期性行业的衰落和消费相关行业的兴起是一个大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股改一年多来的市场演变仅仅是一个大趋势的前奏。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