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证券频道 > 股市要闻 > 正文
 
再融资不再是圈钱工具 而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动力源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5月09日 07:27
徐建民
    昨日,股市以大涨的姿态迎接《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出台。这反映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再融资不再是市场畏之如虎的圈钱工具,制度建设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已经开始。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更是喜笑颜开,因为再融资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动力源。

    上市公司离不开再融资

    恢复市场融资功能是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国民经济建设筹集资本,为社会资金保值增值提供渠道,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也是市场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改革后新的运行机制基础上启动“新老划断”,将使市场的发展进入新的轨道,必然促进资本市场健全机制、完善功能、调整结构、扩大规模,从而为资本市场自身的健康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全流通时代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两者间股权认购成本不再象股权分置时代那样有差异,大股东无法通过增发等再融资手段达到圈钱目的,因而资本套利者失去融资冲动,同时大股东必须仔细权衡再融资规模大小和发行价格高低;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会因管理层有关“分红派现”和“业绩承诺”等硬约束规定而上升,短期融资券等低成本举债渠道可能更适合那些不具备长期高效股权回报的公司。

    江苏天鼎秦洪认为,股权融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主要是再融资的形式。再融资是上市公司获得持续成长的动力,或者说再融资是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台阶,这在烟台万华、盐湖钾肥、G招行、G长电、国电电力等诸多绩优蓝筹股的成长轨迹体现得较为明显,因为,他们每一步的跳跃式增长都离不开再融资的配合,尤其是国电电力,该公司从一个地方热电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电力企业,每一步都离不开再融资的支持。也就是说,每一个绩优蓝筹股的背后都有着再融资的身影。

    市场约束强了

    如何定价?这是再融资的核心。新规则确立的市价发行原则,将大大增加发行人的发行难度,加大主承销商的包销压力,这无疑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盲目再融资行为进行约束的一把利器。

    在全流通的预期大背景下,二级市场价格将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形成价格信号的约束机制,所以,上市公司往往会从经营急需现金流的角度去考虑再融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发行价格应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收益率条件等有所放宽,但上市公司再融资总体上却比以前更“难”了。也就是说,虽然财务门槛低了,但是再融资门槛并没有降低。此次确立的市价发行原则,突出了价格的约束作用,对承销机构考验比较大,发行人和证券公司都会对增发行为更加谨慎。引入失败机制,这一举措将增加发行人的发行难度,加大主承销商的包销压力,加大了政策力度,对于恶意“圈钱”行为可以起到遏制作用。

    另一方面则是再融资的方式变化。原先的再融资方法相对呆滞,配股、增发或者可转债,而《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则赋予了更多的再融资方式的创新,比如说发行方式可以选择私募,也可以选择公募,而私募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极具诱惑力,因为私募往往可以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而且,由于定向增发价格一般都较二级市场价格有5%至10%的溢价水平,所以,也有利于保护原有股东的利益。再比如说再融资的方法中有创新,其中引起市场注意的是附认股权证债券,如此就赋予了一次再融资相当于引来两次现金流,第一次现金流是发行附认股权证债券获得的债权融资,第二次现金流是认股权证行权时的股权融资,如此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