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证券频道 > 股市要闻 > 正文
 
“后李青原时代”股市风向未变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2月22日 09:21
本报记者 张汉青 实习生 杨喆
        最近有报道透露,在股权分置改革船到中流、将可赏花摘果的时候,鼓吹股改最有力的人物之一——原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却离开了证监会,继任者为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祁斌。

    21日,记者从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和李青原本人的多位好友处也获得了证实:李青原目前确实已经离开了证监会,而证监会仍然保留其正局级研究员一职,并且为她保留了一间办公室——"李青原发挥余热的路径仍然是畅通的。"

    有人说,走了李青原地球照样转。但是,有更多的业内人士和专家却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已经深深打上了"李青原烙印",后李青原时代股改的深层次推进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实施,将不会有太大的调整或变动。

李青原到底去了哪里

    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一位负责人证实,李青原离开证监会早已成为定局,春节过后的一段时间,李青原在证监会就一直没有露过面。而接棒者祁斌也已经走马上任,从富凯大厦的8楼基金部搬到了22楼研究中心所在楼层,全面负责研究中心的工作。

    作为李青原的老朋友,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向记者透露:李青原虽然辞去了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但是她实际上还是证监会的人。证监会的渠道对她来讲是畅通无阻的,欢迎她随时发表改革意见。

    李振宁说,李青原在证监会给自己的定位是把股权分置改革做好,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她曾经放弃了高盛(亚洲)和凤凰电视台的高薪来到证监会,就是想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做些贡献。

    据了解,头上戴有博士衔、在资本市场轻松游走的李青原始终是聚光灯下的"宠儿"。当初,在证监会聘请史美伦时,李青原正担任香港证监会中国事务顾问、高盛集团国际顾问。2002年10月,李青原结束了平静的学者兼顾问生涯,以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身份新鲜亮相。抚摸着伤痕累累的股市,李青原或许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感慨。近3年之后的2005年7月,李青原因股权分置改革不以股价论成败的一番讲话,再次将自己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李青原希望生活更'超脱'一点。她只是从证监会辞去了重要职位,不再需要每天坐班被工作拴住。这样她就可以有足够的自由时间做些研究。听说,目前她正在海南写书,新书的内容和金融相关。"李振宁如此坦言。祁斌:金融猛将当上旗手

    "祁斌和李青原一样,放弃了国外丰厚的收入,来到证监会工作,立志为中国证券市场出一份力。2001年以来,祁斌主持基金工作,曾经参与过编写私募基金的调研报告,呈给当时朱镕基总理批示。"李振宁介绍说。

    相关资料显示,生于1968年的祁斌,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人物。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后赴美留学学习尖端生物学,然后转到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成为金融业界的"弄潮儿"。从1997年开始在华尔街工作,在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从事金融业务。他曾供职于高盛公司等国际金融机构,并曾在纽约一家风险投资基金任合伙人。2000年祁斌回国加入中国证监会,任战略规划委委员,2001年至今,任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用"青年才俊"来形容祁斌,一点也不夸张。

    李振宁说:"我和祁斌非常熟,我们是很好的朋友。祁斌是个很精明能干的年轻人,他的性格相对平和一些,也很谦虚。但是如果你听过他的演讲,就会发现他的水平很高。"

    祁斌被认为是证监会的最后一只"海归"。早在2001年,证监会中的海归人士近50人,占证监会总人数约20%。他们在到证监会之前,或者在海外高校任教,或者在华尔街投资机构任职。"此次李青原去职后,海归派在证监会的超常影响力将暂时告一段落。"

市场风向不会太大改变

    业内人士认为,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换人,不会影响到改革的进行。相信祁斌来了,一样会将工作做好。

    "活跃的资本市场、源源不断的资本流入是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我国资本市场也必将在中国的崛起中起到同样的重要作用。应当把发展资本市场提高到为我国经济起飞提供可持续动力的高度来认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祁斌如此表示。

    祁斌认为,目前的A股市场属于多元化、分散化的市场,对中国经济有广泛代表性,但同时缺乏机制、缺乏传导,对中国经济的代表性还很脆弱,并面临海外市场的竞争。

    他认为发展国内资本市场,目前的有利条件至少有四点:一是国内实体经济是健康的;二是国内不缺资金,而是缺乏投资渠道;三是中国对投资和创业有天生的热爱;四是语言的天然壁垒,使得国内市场不易被美国等海外市场"边缘化"。

    祁斌认为,要发展国内资本市场,还应当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

    "祁斌的这些观点,和李青原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判断基本一致。李青原是主持股改工作,祁斌支持并引进国外先进思想推动改革进行。两个人都在海外学习和工作过;都贴近市场,调查研究遍及全国各个地区各个领域;而在工作作风上,两个人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李振宁说,"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再加上政策惯性等方面的因素,正在深入推进的股改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实施等等,在短时间内将不会有太大的调整或变动。"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