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证券频道 > 股市要闻 > 正文
 
股市9年来首次八周连阳 预期春节后的行情仍将火爆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1月26日 07:29
陈其珏
    昨日是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指数围绕1250点反复整理,但最终周K线仍以阳线报收,也是自1997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周线八连阳。我们认为,节后的行情仍将持续火爆,新年度有投资欲望的资金,在跨过春节后会进场做多。

    个股高位出现分化

    昨日多方仅仅运用中石化与中联通稳定股指重心,人气略显不足。盘中资源类个股经过前期疯狂拔高后,开始出现连续回调;年报预亏股也纷纷跌进跌幅排行榜前列,显示短期来自于年报的业绩风险被市场强化,个股的走势出现大面积两极分化。

    B股仍有涨升动力

    但是昨日午后,重庆啤酒、徐工科技等外资并购股快速封上涨停,使市场信心振奋,致使股指稳步回升,并收出自1074.01点上行以来的最高收盘价。实际上午市后股指的走强,与B股市场走稳有关。以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趋势看,沪市B股的升势绝没有结束。

    股指震荡是虚张声势

    前期我们已经指出,股指若突破1259点,大的波动结构应该重新评定。我们认为,昨日股指的震荡只是虚张声势,节后的行情仍将继续火爆,新年度有投资欲望的资金,在跨过春节后会进场博多。

    50ETF创10个月来新高

    另外,昨日50ETF基金以全日高点0.863元报收,创下10个多月来新高,日涨幅为1.05%,成交7105万元。该基金及大盘缩量上升,也表示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信心增强,看好后市,因而持股会有更大的收益。邹译贤

    股市迎来八周连阳,投资者可放心持股过年了。北京海融王广玮

    【盘点】

    2005年流通市值缩水超千亿

    中国证监会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年股票累计成交金额同比减少1/4,交易印花税同比减少近四成,证券市场累计筹资1882.51亿元。

    去年股票累计成交金额为31663.16亿元,同比减少25.21%;日均成交金额130.84亿元,同比减少24.9%;缴纳的交易印花税102.70亿元,同比降低39.3%;去年证券市场累计筹资1882.51亿元,同比增加24.67%。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境内上市公司A、B  共1381家,与2004年底相比,境内上市公司A、B股  总股本增加480.08亿股,增加6.71%,但市价总值缩水4625.29亿元,减少了12.48%。其中流通市值减少1058.12亿元,减少9.05%。于扬

    2005年H股融资189亿美元

    中国证监会发布最新统计数据,2005年上市公司共融资1883亿元,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导致新股首发和再融资暂停,境内市场融资仅有338亿元,而上市公司通过H股市场融资高达189亿美元。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共有46家上市公司实现融资。其中,15家通过A股首发筹资57亿元,7家通过再融资筹资281亿元;14家通过H股首发筹资153亿美元,10家通过再融资筹资36亿美元。可见,由于境内A股市场融资功能暂停,建行等大型企业纷赴境外上市,导致上市公司境外融资额大大高于境内融资额。

    夏丽华

    股改市值:沪市37%深市近半

    股改自去年全面铺开数月以来,沪深两市以每周约20家的速度推进股改。本周一,深交所曾宣布,深市主板股改公司市值占总市值比例已达48%。而据财华信息提供的统计,目前沪市已加入股改行列的公司市值占总市值比例已达37.07%。

    财华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沪市已参与股改的公司市值达1万亿元,占沪市总市值37.07%;其中,已完成股改的公司市值为5506.99亿元,占20.41%。

    根据业界此前的预期,股改双过半市值、数量  将成为股改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包括“新老划断”、金融产品创新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都将在此后展开。

    而从公司数目看,截至昨天,沪市已参与股改的公司数达253家,占沪市公司总数的30.74%;其中已完成股改的公司数为167家,占20.29%。深市已参与股改的公司数为229家,占深市公司总数的43.04%;其中已完成股改的公司数为131家,占24.62%。

    “出于‘两会’前保持稳定的考虑,在2月底前不太可能实施新老划断。一个更有可能的时间点是3月底4月初。届时,整个股改进程将过半。”上海荣正投资董事长郑培敏说。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