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证券频道 > 甲方乙方 > 正文
 
G股时代:三大历史性暴利机会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4月26日 17:03
    持续近一年的股改运动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投资者追逐股改对价的投资热情也开始逐步消退。股改完成之后一个最紧迫的现实就是:新老划断和非流通股开始逐步流通。其中,新老划断涉及到新股如何定价的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现有G股的估值定位;非流通股开始逐步进入二级市场流通,这会直接影响到二级市场的股票供求关系。但在笔者看来,上述问题并不足虑,相反,未来的全流通市场将是一个资产重新定价、资产趋向泡沫化的市场,投资者有望分享历史性的投资机会。

    G股时代具备掀起新一轮资产增值的基础

    过去,投资者担心新老划断和非流通股流通对市场定价体系和供求基础所形成的冲击。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上述担心已经显得有些多余。

    首先,管理层在近期提出的再融资政策上,定价基准已经更改为市场化定价,再融资节奏也严格控制,这将有效地遏制那些以圈钱为目的的恶意融资。再融资政策实际上是一个信号,未来IPO政策的市场化趋向已经不容质疑。在一个市场化定价的政策环境中,股票市场恢复融资功能已经不再是A股历史上那些曾经出现过的洪水猛兽;相反,A股市场却很可能重新演绎去年内地国有银行香港上市以来的H股市场走势,股价反而不断振荡上行。

    其次,非流通股在获取流通权之后立即大量抛售不仅不会大面积出现,甚至大股东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的现象反而更可能存在。上述判断的内在逻辑就是:全流通的G股市场将完全脱离过去的二元股价结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价值载体。而从过去三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的变化来看,无论是股票、房地产、有色金属、黄金、收藏品,凡是能够吸收流动性、抵抗通货膨胀的有效资产,都在不断吸收资金,滋长资产泡沫。过去五年A股市场的存量资金不断流出,与全球资本市场相脱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二元股价降低了A股的资产属性。全流通的A股市场将成为一个全球通行的资产交易市场,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人民币升值前景,全流通A股市场吸收资金的能力和容量无论如何计算都不会被低估。因此,全流通后的A股市场将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之上,而不会是一个终点。

    对于大股东而言,在产权交易所,资产可能仅仅能够在净资产附近完成交易。但是在全流通的A股市场,往往都能够至少按照10倍PE进行交易。如果还有一个持续成长的预期,大股东注入的资产甚至可能以20、30倍的PE进行交易。因此,对于那些理性的、稍有长远打算的大股东来说,全流通之后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股份,而后注入一些相对优质的资产(即使没有优质资产注入,2007年会计制度变化所带来的调控利润手段的丰富化也会带来更多便利机会),就可以轻易实现自身财富的爆发性增长。这比单纯二级市场抛售非流通股,赚取蝇头小利的差价要理性的多。

    总之,在全球资产泡沫、大股东倾向注入资产、资产盈利能力的会计调控多样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笔者预计A股市场的资产泡沫化进程已经不可避免。资产泡沫化将带来股市泡沫的再度孳生,这一过程将以全流通市场形成为起点,至少在未来中国经济每年8%-9%的上升经济周期中能够一直持续。

    抓住A股资产增值的历史性投资机会

    全流通时代最大的投资机会在哪里?不同的投资者从不同的价值层面出发,也许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笔者看来,未来全流通市场的本质就是一个资产重新定价、资产趋向泡沫化的市场。因此,未来A股市场最大的投资机会将很可能体现在(但不局限于)如下几个方面:

    背靠大树好乘凉,大股东持续不断的优质资产注入将演绎诸多增长传奇。对于具备资产实力雄厚大股东的上市公司,需要战略性关注,因为其业绩和估值的上升将体现出乘数效应。资产的市场化定价,将进一步强化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动机。可以设想,一旦大股东注入部分优质资产至上市公司,将带来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从而带来股价的飙升以及更高的估值水平。而更高的估值水平又将诱发大股东进一步注入更多的优质资产,从而又诱发更高的估值。可见,优质资产的持续注入最终将会形成一个双赢过程,股票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将在资产注入的背景下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并购重组将显示巨大的股价乘数效应。对于缺乏优质资产、本身行业增长机会有限的上市公司来说,通过并购重组来扩大规模,消灭竞争对手,提高盈利能力,也能够使得其股票价值迅速飙升。例如在某个增长缓慢、竞争激烈的行业之中,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为15%,估值水平为10倍PE;而第二名企业的市场份额可能仅仅10%,估值水平为7倍PE,依次类推。假设龙头企业通过并购获得市场30%的市场份额,其所支付的价格可能不足7倍PE,但30%市场份额所带来的竞争缓和,以及规模效应,则可能使得其估值水平提升至15倍PE。那么,投资者看到的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龙头企业以7倍PE的价格买进最终以15倍PE标价的资产,其所产生的价值增值效应也异常惊人。因此,全流通时代,资产总量逐步向优质龙头企业靠拢,并且获得更高的定价,这也将成为全流通市场另外一条值得持续关注的投资主线。

    股权激励将显示巨大的业绩倍增效应。对于那些既没有大股东优质资源支持,又没有实力进行大规模行业整合的中小企业来说,未来的投资亮点将主要来源于自身的高速增长所带来的投资溢价。与二元股价市场不同之处在于,全流通市场中,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最大亮点将不是行业复苏、也不是管理高效、品牌忠诚等,而是来源于上市公司高管在有效股权激励的推动下所焕发的强大的工作激情。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所有推动因素之中,笔者最为看好“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重要性,它是一个优秀企业所必备的核心竞争力。况且,在一个以2-3年为考核周期的激励计划之中,笔者认为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更强、更大。因此,在全流通的股票市场之中,未来上市公司业绩出现让人大跌眼镜的高速增长现象,一定不值得奇怪,甚至有可能在未来2-3年成为阶段性的普遍现象。作为以投资基金为主的短线资金仍然占据市场主导的背景下,这些业绩爆增的上市公司所带来的股价上升空间也很可能达到目前投资者所无法想象的程度。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