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证券频道 > 盘后分析 > 正文
 
大盘围绕60日均线震荡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6月12日 09:52
    最近沪深两市股指都跌破了30日均线,这是大盘进入弱市的标志之一。本周大盘可能围绕60日均线反复震荡,但最终将选择突破的方向。

    基金减仓

    近期股指出现大幅下跌,做空的主要力量是前期主流品种和基金重仓股的下跌。

    有色金属和航天板块近期回调幅度较大,这些个股主力已经获利丰厚,主力出货的可能性比较大。银行、房地产板块主力也进行了减仓,但是主力不会全面出局。

    总体来看,主力机构可能是进行了战略性减仓,但不是全面的撤退。中国银行发行上市会引起资金分流,但这并不会导致基金公司大规模减仓。

    据了解,不同基金对于新股申购有不同的态度,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一些基金对申购比较谨慎,不会为此专门调仓。

    第二类,有些基金可能进行仓位调整,将高获利品种逐步调整到相对安全品种,但不会大幅减仓用以申购。

    第三类,有些基金公司对新股申购比较感兴趣,有些基金公司专门拿出部分资金进行申购,一些近期刚完成发售、尚未来得及建仓的基金,可能会等待大规模参与中国银行申购的机会,寻求大幅获利。

    扩容压力

    中工国际发行吸引了2046亿元资金申购,而中行也可能于本月发行A股,估计其吸引的申购资金量可能达到6000亿元,这必将分流二级市场资金。

    近期大盘出现大幅回落,中行发行上市将不可避免地带来资金上的挤出效应,未来工行可能随后登陆A股市场,投资者因此产生过度扩容的预期。中行发行上市对大盘短期造成利空,长期来看,如果中行上市后稳步上涨,将有助于大盘稳定。

    据统计,5月A股市场的存量资金为3230亿元,当月增长高达650亿元。但是相比2002年资金申购暂停前6000亿元以上的市场资金存量还有很大差距。如果未来工行登陆A股市场,则可能造成资金面相对紧缺的局面。

    随着新股发行逐步增多,应该考虑建立贷款申购制度,允许投资者贷款进行收购,这样有利于股市的稳定。中国银行在香港发行时,采取每个申购者分配1000股的办法,并且香港是允许投资者贷款进行申购的。未来内地将建立融资融券制度,这样将来投资者也就可以融资进行申购了,但是这要考虑成本的问题。

    探底回升

    目前大盘进入休整阶段,个股、板块轮跌的局面可能形成,因此近期投资者应多看少动,耐心等待大盘回调到位。但是,大盘虽然调整,个股机会依然存在,投资者可用少量资金进行波段操作。

    投资者应关注以下几个板块:首先,近期银行股连续震荡回落,有些主力刻意打压,为的是蓄势迎新。近期银行股的回调属于技术性回调,适度回调后,银行股将出现探底回升的走势。

    从各方面综合分析,房地产股随时可能重拾升势。部分主力减仓有色金属,撤出的资金可能逢低介入前期滞涨的品种,而已经回调两个多月的房地产股可能成为主力关注的对象。投资者可关注深万科、G冠城等个股,后市上涨潜力巨大。

    另外,一些2006年上半年业绩预期增长的个股有望逐步走好,其中G鲁信、G通葡萄酒预期2006年上半年净利润大幅增长,近日连续回调,后市随时可能探底回升。
 
来源: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