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证券频道 > 机构市场前瞻 > 正文
 
机构唯IPO马首是瞻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2月13日 00:00
特约作者 陈慧琴 发自南京
        

    上证综指在1300点关口连续频繁的震荡放量,充分显示多头主力尤其是机构筹码松动。面对大盘巨量冲关未果,后市何去何从?

    笔者认为,自2005年12月初以来的春季行情主升反弹目标基本到位。分析原因主要是:

    本轮行情是在QFII、创新券商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主导下演绎的中级反弹行情,上证指数最大涨幅超过20%(沪综指涨223点)。在去年12月29日上证综指成功突破年线压制后,由于巨大的赚钱效应引得场外资金推波助澜,市场的连续强势,尤其是有色金属板块从博弈演变成博傻,投资者对市场的前景也开始变得乐观起来。基金或者是新进建仓,或者是拉高存量,尤其是QFII和部分券商借机拉高重仓股,机构持续拉抬造就股价暴涨。笔者看到部分领涨股涨幅高达100%,已有足够的拉抬派发空间。

    从技术上看,由于阶段性的累积涨幅已经较大,无论是日线还是周线图上的技术指标,都已经发出了明显超买的信号,部分指标的顶背离情况相当严重,需要修复。

    大盘在上周二冲高1297点出现回落,初步显示出1300点的关口压力,大盘有可能在该区间附近形成阶段顶部。从时间上来看,高位强势震荡行情不会马上结束,有望延续到2月中旬,但2月下旬之后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大盘支撑在上周一的跳空缺口1260到1262点之间,大盘近期将会是个伴随着高成交量强势震荡的阶段。当然,经过整理之后,股指短期仍有反弹冲高的可能。

    综合来看,2006年行情以及政策最大的变数应出现在主板市场恢复新股发行的时间。按目前股改的节奏,这个变数应该出现在2006年二季度。

 
来源:国际金融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