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证券频道 > 机构市场前瞻 > 正文
 
绩优蓝筹股:千亿合规资金的首选品种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3月13日 08:46
        

    本周大盘出现深幅调整,沪指从千三点位附近直线滑落,跌幅接近4%,但盘中部分绩优股却表现突出。G宝钛年报显示每股收益达到0.792元,逆势创出近四年来的新高。G通威前三季度每股收益0.61元,股改复牌后再度强势填权,本周五大涨7%以上。绩优品种的逆势抗跌不仅表明了价值投资的魅力所在,更为后续资金指明的建仓方向。从近期管理层的做多言论来看,积极推动合规资金入市已经被日益提起。千亿合规资金一旦大规模入市,无疑将进一步推动绩优蓝筹品种的快速拉升,并由此掀起大盘的反击战役。

    事实上,从本轮调整的行情来看,股指在行至1300点后的确出现了较强的获利回吐盘。但对于基本面存在强力支撑的绩优蓝筹品种,越是在如此的跌势中却越能受到主流资金的关照。本周五午后的走势中,市场出现补量行情,绩优蓝筹品种均出现整体放量。中集集团、G泸天化等个股明显受到资金驱动。由于股指调整多日,主流资金意图寻找反击的突破口,时至年报公布期间,业绩浪的驱动进一步助长了绩优蓝筹股的反弹行情。对比绩差股的连续下挫,部分绩优品种已经受到基金等主力机构的积极护盘,大笔买单的涌动奠定了股价的稳步向上。

    而从以往的价值投资的蓝筹股行情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每一轮调整的末期,绩优股的反弹存在一定的领先特征。此前的五朵金花,甚至于千点反弹初期的银行股行情,业绩优良成为此类品种的阶段性共同特征。在指数大跌近百点之后,垃圾股不断创出新低,却使得绩优股再现买盘时机。从G宝钛的屡创新高的行情中就可以明显感受到绩优蓝筹品种抵抗下跌的强力支撑,随着行情的逐渐向好,绩优蓝筹股的反攻也将呈现出良好扩张性,部分仍处于相对低点的个股更将出现暴利效应,G中远股改以来在6元附近盘整已久,而其前三季度每股收益达到0.86元,绩优的特性将驱动股价的大幅返攻。

    公司是国际远洋运输巨头中远集团旗下唯一以远洋运输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目前公司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半潜船、重吊船、滚装船、汽车专用船、多用途船和杂货船的特种杂货专业船队,尤其在海洋工程运输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雄厚实力奠定了公司在全球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去年公司还成功的在香港建立全资子公司,把业务平台顺利向外延伸,未来有望利用香港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打造海外市场新平台,加速企业发展速度。

    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态势下,国际贸易额虑创新高,全球航运业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扩大,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加,近些年来国内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外贸进出口量也在逐年的增长,在这种内外环境皆有利于航运业的背景下,作为航运领域的龙头企业G中远发展前景非常巨大。

    公司上市以来其业绩一直处于较好水平,特别在近年来出现了阶越势的增长,04年全年每股收益达0.80元,而在去年船运行业竞争比较激烈的环境下,公司的船舶的周转效率和各航线的经营依旧保持着稳健增长,公司公告预计05年业绩将较同期增长50%以上。如此优异的业绩吸引了众多机构长期驻扎其中,由于目前股价仍就偏低,未来该股将成为新增机构资金追捧的对象。

    二级市场走势来看,该股从去年16.68元的价格逐波下调,目前股价不到7元,调整幅度高达50%以上。此波行情该股一直在历史底位运行,涨幅远远落后于大盘。由于该股所处行业出现复苏,行业动态市盈率合理定位在12倍,而公司是中远集团整合航运优质资产的旗舰,动态市盈率合理定位在14倍左右。若按去年每股收益0.80元业绩预增50%以上,该股今年业绩应在1.01元到1.20元区间,该股理论定价应在14.14到16.80元区间,理论上应该有7.3元之10元区间的上涨空间。又因该股具有优异的业绩和较好的成长性,且到2005.9.30十大流通股东机构重仓持有5904.65万股,占流通股的24.96%,机构效应非常明显。从量价,量能来分析,该股有爆发向上的气势,一旦被市场重新定价,必然引起众多机构哄抢,引爆股价V型反转势不可挡。

 
来源:浙江利捷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