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证券频道 > 机构市场前瞻 > 正文
 
千三将成行情新起点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3月02日 11:09
杭州新希望
        

    自"12·6"反弹行情以来,昨日大盘首次站在千三上方。盘面上看,科技、农业等热点的良好持续性对人气起到了较好的维护作用,再加上对短期政策面的预期趋于积极,这些因素将有利后市形成持续的做多合力,因此短期市场依然谨慎乐观。

    技术优势得以确立

    从技术上看,大盘在1280点一线反复拉锯整理构筑了一个坚实的运行平台,为上攻千三奠定了技术上的基础。而依仗该区域的支撑,中短线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良好格局,有利于后市进一步发动行情。

    高价蓝筹良好表率

    目前大盘指标股及绩优蓝筹出现明显复苏迹象,虽然在节后由于获利盘的打压,该群体进入休整阶段,但由于该板块具有较大的估值优势,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的稳定。随着行情震荡的延续,获利浮筹的进一步消化,这类个股具备向上拓展空间的能力,并有望引发联动效应,掀起蓝筹股的二次行情,带动大盘上扬。

    补涨效应逐步扩大

    现在市场的补涨效应正在扩大,场内形成了多个热点。从农业股、钢铁股、水泥股再到科技股,补涨行情已经形成燎原之势。而随着行情的延续,有望吸引更多的补涨股加盟,如潜力较大的公路运输股、港口航运股等,这将为多方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做多力量,使大盘摆脱震荡,走出持续上攻行情。

    综上而言,笔者认为,短线行情仍有作为,大盘有望以千三作为新起点,通过"进三退二"的方式震荡上行,操作上关注高价绩优蓝筹股,同时补涨潜力较大的公路运输股、港口航运股也值得重点关注。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