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证券频道 > 投资分析 > 正文
 
31家公司去年盈利靠非常补贴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4月20日 11:15
田东红
    分析上市公司主要看的是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即公司主业的盈利能力,而在常用的指标中,净利润并没有把非公司主要业务获得的收益剔除出去,如上市公司获得的地方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征地补偿等。因此单看净利指标往往会给我们造成假象,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获得的非常补贴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从财务指标分析上市公司盈利状况。

    2005年,上市公司通过非常补贴获得利润的公司有110家,获得的非常补贴款金额共计达到了168亿元以上(不含非常补贴款没公告具体数额的项目),也即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获得的非常补贴超过1亿元。不过,其中中国石化获得的财政补贴就占到了一半以上,共计100亿元。在这些非常补贴款中,财政补贴合计共127.7亿元,由于拆迁的补偿款共计18.4亿元,投资抵免获得了补贴款计14亿元,贴息及利息减免共计1.7亿元,税收减免及返还共计6.5亿元。

    从获得非常补贴的主要受益行业来看,除由于搬迁等获得补偿款外,其他如财政补贴、投资抵免、税收减免及返还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电力、煤炭、交通公用事业等行业。其中石油化工行业的受惠面和受惠额度最高。而这种补贴多由于行业的政策性原因,获得财政补贴为主。

    但在这110家受惠的上市公司中,最需要注意的是,虽获得较高补贴依然微利的公司。从获得非常补贴的公司家数来看,虽然受惠面比较大,但年终利润总额还不及获得的非常补贴收入高的上市公司,比例也非常高。也就是说不少上市公司经营困难,主要靠地方政府扶持进行非常补贴,通过补贴来减亏或避免亏损。这110家公司中,已公告年报的有81家,但非常补贴超过利润总额的公司有31家,占到总数的约40%。

    再从获得非常补贴的方式来看,在已公告年报的81家公司中,靠征地或转让获得补偿款的共有14家,而上述非常补贴超过利润总额的公司中,就有13家是通过获得补偿款这种方式增加收益的。而能够盈利的公司,基本都没有这样的补偿款。这更加说明不少公司为减亏或避免亏损,在不能获得其他收益的情况下,靠非常补贴来维持公司收益水平,因此更需在分析财务指标时要谨慎。

    对于这类公司,投资者需要仔细研究,毕竟其目前账面上的利润靠的是扶持以及非常补贴,而这些一般是不可能长期都有的,如果公司未来不重组或盈利能力不能改善,就难免会面临亏损局面。

    (数据来源:聚源数据民生证券研究所整理)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