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证券频道 > 投资分析 > 正文
 
中国联通 股改带来套利空间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4月18日 11:41

  中国联通的股改方案比较简单:每10股获得的对价为2.8股,对于大市值股票来说,已属令人满意的水平,其复牌后的股价,呈现明显的强势。

  由于公司2005年CDMA营业利润逐季增加,以及手机摊销余额明显减少,进而将降低2006年CDMA的营业费用,预计2006年CDMA将明显盈利,我们估计营业利润将在6亿元左右。

  中国联通管理层有所调整,公司的运营策略将更为积极。曾在中国移动广东及北京任总经理的李刚调任联通副总裁,分管市场,我们相信2006年中国联通在同业竞争中的地位可望有所好转。

  基于我们观察到的中国联通基本面的一些积极变化,我们调高了2006年及其后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06年中国联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为814.36亿元,净利润增长16%,为33.03亿元。

  由于中国联通进入股改程序,基于股改及中国联通基本面的好转,我们调高公司的评级为“买入”,目标价格3.50元(股改前),对应股改后的价格为2.73元。

  基本面出现积极变化

  中国联通(600050)的股改方案比较简单:每流通10股获得的对价为2.8股,较市场一度预期的送股加权证的方案简单,也实惠了不少。方案还提及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公司将制订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这将对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是个刺激。作为大盘公司,中国联通支付了2.8股的对价,已属于令人满意的水平,周一其复牌后的股价,也呈现明显的强势。中国联通的基本面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我们认为二个事件尤为重要:其一、CDMA今年将盈利,营业利润数额我们估计将在6亿元左右;其二、中国联通管理层的调整,运营策略较以往更为积极。

  2006年CDMA将显著盈利

  2005年CDMA营业利润依季度增加,如果这种依季度营业利润增加的趋势在2006年持续,那么2006年CDMA盈利利润将令人惊讶。出于一些综合因素,我们预计2006年CDMA的营业利润将在6亿元左右。

  CDMA手机待摊余额明显降低。2005年CDMA手机摊销除了第二季度外,都是依季度逐步减少,而由于CDMA送手机促销政策明显减少,当年手机摊销增加额明显小于手机摊销额,手机待摊余额明显降低,从2004年底的47.5亿元降低到2005年底的29.5亿元。明显降低的手机摊销余额自然将使2006年CDMA手机摊销费用明显降低,进而使营业费用明显减少,而使2006年CDMA有可能明显盈利。

  我们看到,2005年其CDMA营业利润逐季增加,以及手机摊销余额明显减少,进而将降低CDMA的营业费用,预计2006年CDMA将明显盈利,我们估计营业利润将在6亿元左右。

  运营策略更为积极

  2006年4月17日管理层有所调整,运营策略更为积极。2004年底常小兵就任中国联通董事长后,把控制成本、提高利润作为其工作的核心目标,为此联通进行了一些战略调整,加强了对各省的收入、利润控制力度。

  2006年3月24日下午,中国联通宣布,四名董事人事变动,包括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卢永仁及叶丰平、执行董事李秋鸿、非执行董事刘韵洁等四人,已向该公司辞任,将于4月1日起生效。同时联通宣布,委任母公司联通集团董事李建国任执行董事、联通集团董事杨小伟、李正茂及联通集团副总裁李刚出任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同为4月1日起生效。从北京移动升任副总裁的李刚已经被安排分管的主要部门是市场部。李刚在担任广东移动董事长兼总经理的8年时间里,广东移动在全国率先创下了省级运营商“1天收入1个亿”的纪录。2005年5月,李刚调任北京移动总经理后,开始重整北京移动资费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6年联通还变革了其LOGO,启用了新的LOGO,其颜色从蓝色变为了中国红与水墨黑。我们认为随着2006年中国联通的一些人事调整到位,中国联通的市场战略将更为积极,公司将有能力使其在和移动的竞争中差距有所缩小。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基于我们观察到的中国联通基本面的一些积极变化,我们调高了2006年及其后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06年中国联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为814.36亿元,净利润增长16%,为33.03亿元,每股收益0.156元。

  由于中国联通进入股改程序,其每10股对价为2.8股,同时我们认为中国联通在2006年基本面将向积极轨道变化:1、CDMA将扭亏为盈,对比2005年的2.2亿元的亏损,其营业利润增量在8亿元左右。2、中国联通管理层有所调整,公司的运营策略将更为积极。3、中国联通的GSM收入及利润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联通收入及利润的基础将稳中有升。

  基于股改及中国联通基本面的好转,我们调高中国联通的评级为“买入”,目标价格3.50元(股改前),对应股改后的价格为2.73元。来源:证券时报

 
来源:巨灵信息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