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证券频道 > 基金要闻 > 正文
 
不再用脚投票 基金开始“积极治理”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5年12月19日 09:28
易非
    三爱富这家有机氟化工行业的龙头公司,日前不幸成为了第五家股改方案被否决的公司,从投票结果而言,也是首家被基金机构主流资金联手否决的公司。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如果三爱富的机构投资者不选择离开的话,唯一的结果是双方再坐下来冷静的谈判。实际上,有关人士预测说,三爱富的基金股东现在选择抛出股票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此前他们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在氟化工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三爱富凭借长期积累的研发能力和产品储备以及在客户中的良好口碑,正处在大发展的起飞阶段。这也是一些基金虽不认同三爱富股改方案却一直增仓的原因。

    这样的话,双方就不得不再次面对面了。在未来一个时期,三爱富大股东要面临基金角色的积极转化,这显然也是很多上市公司即将面对的局面。

    长期以来,共同基金在上市公司眼里就是在二级市场上炒作股票的一群人,实际上与上市公司没什么关系,觉得公司股票估值偏低,就建仓,认为公司股票估值过高,立马就出局,恪守的是古典的“华尔街规则”:要么投票支持管理层,要么卖出股票。但是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的共同基金经理们与美国的同行一样,已开始放弃“消极治理主义”,希望奉行“积极治理主义”,不再用脚投票。

    传统观点认为,共同基金的平均投资期限比养老基金短,短期投资者最关心的是股价波动对资产组合短期收益的影响,而不是上市公司治理;共同基金大多采取分散化的投资策略,持股比例低,缺乏干预上市公司治理的实力和动力。但美国的情况表明,在今天共同基金投资期限趋短的情况下,不仅积极进取型基金为获得超额收益而参与公司治理,连市场指数基金也倾向于“积极治理主义”,原因在于巴菲特的集中投资理念开始战胜分散投资理念,也来自这种方式有利于防止上市公司毁损股东价值。此外,更深层次的一个条件是,美国大基金的持股规模、持股比例不断增加,这一方面使基金难以“用脚投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实力与动力。

    随着中国基金业的不断发展,从“消极治理主义”转向“积极治理主义”显然是中国共同基金业必须要经过的一步。在这一次的三爱富股改方案否决过程中,可以明晰地看到共同基金的这一尝试:虽然不认同公司股改方案,但认同公司发展价值,因此选择大幅加仓,以提高话语权。否决之后,双方坐下来重新谈,基金仍然会以业绩保持一定增速作为股改通过条件,让上市公司把发展压力变成动力。

    实际上,这种“积极治理主义”也正是我国证券市场上迫切需要的。我国证券市场仍然是中小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缺乏股东意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等一些问题,中小投资者实际上很难找到有效的监督方式,在这种时候,基金作为中小流通股股东的代表,积极参加公司治理,显然有利于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