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证券频道 > 基金透视 > 正文
 
股债平衡型绩效最好 大盘基金领涨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4月17日 11:38
王群航
    在基础市场向好的情况下,基金原有的重仓股遭到了严重打压,很多基金的收益情况不如前几周理想。这是市场上其它资金在故意打压,还是基金公司自己在调仓呢?因为下周基金将要开始公布2006年第一季度的季报了。总体来看,华宝兴业、华安、南方、博时、国联安等公司旗下基金上周的绩效情况较好。


    


    股票型基金 平均周净值增长率为0.29%,17只基金的净值增长,15只基金的净值下跌,总体绩效情况较好。德盛精选是上周的绩效黑马,周净值增长率竟然高达3.91%,是全体市场中绩效表现最好的基金。其它绩效表现较好的基金还有诺安股票、建信恒久、博时主题、光大保德信量化等,周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81%、1.75%、1.29%和1.23%。

    指数型基金 平均周净值增长率为1.1%,10只基金的净值继续增长,1只基金的净值下跌。周绩效表现最好和最差的两只指数基金均为主动型指数基金,而且都是跟踪外国人编制的中国市场指数的指数基金。关注指数基金的重要角度之一是其标的指数,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这些境外指数非常难以获得,因此,相关指数基金绩效的好与不好到底是不是指数方面的原因呢?如果这些境外指数难以让投资者看到,这些指数基金的相对存在意义是否值得重新思考呢?

    偏股型基金 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31%,37只基金的净值增长,21只基金的净值折损,总体绩效情况较好。大成蓝筹以3.11%的高绩效领先,其它绩效表现较好的基金还有华夏大盘、金鹰中小盘、湘财合丰成长、国联分红等,周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73%、2.36%、2.17%和1.97%。大成蓝筹的投资理念是精选蓝筹,稳健投资,该基金持有的某些股票在上周的行情中有较好的表现。

    股债平衡型基金 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41%,14只基金的净值增长,4只基金的净值减少,总体绩效在开放式基金中最好,看来,股债平衡型基金在特殊的行情背景中确实会有一定的亮点,这可能也是当前信诚基金管理公司发行信诚四季红、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发行上投摩根双息平衡、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发行海富通强化回报、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发行博时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周,德盛小盘、银河银泰理财、华安宝利、德盛稳健分别以1.77%、1.05%、1.02%和0.9%的绩效表现领先。至此,国联安基金管理公司已经有三只基金的周绩效表现领先,这说明,该公司某些旗下基金的投资运作行为较为步调一致。

    债券型基金 16只债券型基金上周的平均净值损失幅度为0.03%,9只基金的净值增长,3只基金的净值持平,4只基金的净值折损。比较巧合的是,今年以来绩效表现较好的老式债券型基金大部分净值缩水。看来,基础市场的大幅度振荡行情对这些基金影响较大。

    货币市场基金 上周末,货币市场基金的总体绩效表现情况继续较好,25只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指标超过银行定期一年存款的税后收益,即它们共同的业绩基准。但七日年化收益率指标超过2%的基金再次为零。对于货币市场基金,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大部分基金的绝对收益情况,要把它和流动性结合在一起考察,只要不比银行定期一年存款的税后收益逊色,就依然具有值得投资的价值。

    封闭式 大盘基金领涨

    平均周净值损失幅度为0.64%,13只基金的净值增长,43只基金的净值折损,总体绩效表现情况不好,完全与开放式基金相反。

    上周末,沪市基指收于1010.87点,全周大涨54.01个点,周涨幅为5.64%;深市基指收于931.44点,全周大涨45.91个点,周涨幅为5.18%。市场在高位呈现出放量大涨的状态。

    统计数据显示,大盘基金处于明显的领涨地位,涨幅榜上的前12只基金全部是大盘基金,而后19只基金中有18只是小盘基金。在周成交数量变动方面,排名前半数的基金当中,有19只是大盘基金,后半数的基金则主要是小盘基金,成交量减少的基金全部是小盘基金。显然,市场的增量资金主要流向了大盘基金,裕隆、丰和、汉兴、兴和等基金吸引了众多投资目光。

    周换手率指标再次清晰地揭示了市场的真实资金流向,排名前11位的基金全部是大盘的,汉兴、鸿阳、景福、久嘉等基金的周换手率均超过了10%。

    大盘基金如此受欢迎的根本原因首先在于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很高;其次在于其流动性优于小盘基金;再次在于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一样都是“含权”的———大盘基金也持有很多与股改有关的股票,开放式基金需要防套利,但封闭式基金则不存在这种说法。总体来看,只要对股票市场的后市行情有信心,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买入大盘封闭式基金,这也许是一个历史性大机遇。

    
 
来源:银河证券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