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证券频道 > 基金观市 > 正文
 
湘财荷银基金谢生:财第一步 将资金分类投资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5年12月26日 11:43
谢生
        自从湘财荷银的货币市场基金发行之后,客户服务热线就愈发繁忙,相当多的问题都是关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前两天,我又听见一位客服部的同事自言自语,"没想到客户对收益的计算方法都会这么关注"。的确,我自己也没想到:无论从海外基金的发展历程还是基金公司设计产品的初衷来看,流动性和安全性才是货币基金的标志性特征;收益性虽然重要,但从来也不是主要指标。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货币基金本质上是一种现金管理工具,而不是国内很多人认为的"投资工具"。也就是说,货币基金最适合用来管理你的闲置流动资金。我在加拿大工作的时候,银行户头里的活期存款一般都不会超过1万加元,其余流动资金全部"停泊"在货币基金中。由于流动资金的绝对金额不大,运用期限也很灵活,所以我不在乎货币基金收益率那十几个基点的差别,因为它对绝对回报的影响实在是微乎其微。我更关注的是作为"蓄水池"的货币基金未来能转换成什么别的基金,所以基金公司的品牌和产品线才是考虑因素。

    说到这里,也就引出了国内家庭理财的一个普遍误区:人们往往遗漏了对个人风险收益需求和资金运用期限的分析,而这恰恰是理财的关键一步。具体来看,就是要清楚个人资产中有多少是流动资金,多少是短期投资,多少是长期投资用来退休养老。再分析每类资金可承受风险的能力,然后才是为风险承受度不同的资产匹配相应风险收益水平的理财产品。这个资产配置的步骤往往被国内的老百姓忽略了,所以才会出现把所有资产一股脑投在单一理财品种的情况,比如全部用来购买货币基金,也难怪那么在意收益率的一点风吹草动了。

    另外,这两年基金行业在不断壮大的同时,基金在老百姓中的普及传播速度却远远没有跟上,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基金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当然,这跟我国的经济和文化特点也有很大关系。比如,国内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比重一直很高,其吸收存款的压力远远大于基金销售。所以,作为基金主代销渠道的商业银行很难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来推动基金销售和投资人教育。举例来说,国内银行往往只关注基金产品本身,把不同基金作为彼此独立的品种来销售,却忽略了对客户的需求分析,往往是发行什么基金就主推什么基金。这种销售现状,使很多老百姓不了解基金产品线的丰富多彩,以为买到的货币基金就是"基金"整体。

    欧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比重较高,对利润的贡献平均超过30%。基金销售业务对银行的吸引力非常大,银行在基金营销上有很高的积极性。与国内不同的是,他们真正做到了以客户的理财需求为导向,提高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当然,这还有待于我国金融大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成长,相信这一切在不久的明天都能实现。

 
来源: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