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群生的“疑惑”
“你说这党和政府啥都不要了,还给农民发钱,这钱都从哪儿来?”12月12日,濮阳市台前县孙口乡奎东村,50多岁的村民刘群生一本正经地问记者。
刘群生的不解源于不久前的一次亲戚来访。这位家住黄河对岸的山东亲戚过来串门,谈起河南省免征农业 税时羡慕不已。让刘群生想不通的是,从报纸上了解到,河南的经济实力并不如山东,反而率先全免农业税,还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这该花多少钱呀?”
尽管刘群生们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解,可免征农业税的“零税率”实惠 却让河南7000多万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来自省财政部门的统计,仅农业税免征一项,就为全省农民减负29.2亿元。
“解决好农业税全免的问题”,是今年5月13日省委书记徐光春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郑重承诺要办好十件实事中的头件大事。其内容概括为“一免三补”,除免征农业税外,还包括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对部分县市区农民实行小麦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
“咋不叫俺喜眉间”
从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到向农民发放直接补贴,高兴不已的安阳市汤阴县白营乡西隆化村村民王金河很乐意用这样的“加减法”算账:全家4口人,在减轻农业税负以前每人每年需缴税156元,共计624元,现在全免了;每亩地直补14.3元,全家4亩多地,共计得款58元。“这一反一正,就是682块钱,俺一年才能挣几个钱呀!”他说。
和王金河家一样,直补政策共惠及了全省1913万农户。统计表明,我省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117696万元已全部兑现到位,补贴面积9459万亩,亩均补贴12.44元,农民人均补贴16.5元。
为保证这项惠农政策“一竿子插到底”,省直补办采取了多种措施:严格核实农户的补贴面积、标准和金额并进行两榜公示,农民凭银行存款折领取补贴资金,在全省各地农村设置800个直接联系点等。“给农民办好事,一定不能打折扣!”省直补办有关负责人说。
“一减一补”惠农政策带来的直接变化是,我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秋粮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200万亩。农民的心气儿也更顺了,“农村干部更好干,不用挨户去收钱,老上访户不见了,干群关系得和缓”,在周口市扶沟县农民吴书款编写的《直补政策七字歌》中,农民对直补政策的欢迎溢于言表。“农民自己算笔账,越算心中越喜欢”,“一减一补增实惠,咋不叫俺喜眉间。”
“俺打心底感激政府”
汤阴县任固镇王施济村农民王继荣笑称今年自家是“四喜临门”。
他掰着手指头一件一件数:头一喜,农业税全免;二喜,种地有直补;三喜,种植优质小麦还发良种补贴,家里7亩地能得补贴70元;四喜,自己购买一台东方红大型拖拉机,政府给补贴1.2万元。
像王继荣这样能完全享受到“一免三补”政策的农民,在我省并不少见。今年,国家安排河南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3000万亩,补贴资金3亿元;全省有80个县的900万户农民获得了小麦良种直补。同时,各级财政共同安排5146万元,对72个县符合补贴条件的农民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农机具给予补贴。
“今年夏天买的拖拉机,收秋时就挣了1万多块钱。”王继荣掩不住自己的笑容,“俺打心底感激政府!”
镌刻在心中的“感恩碑”
“一免三补”政策的实施,让千年“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也让朴素的中原农民充满感激之情。
“请把俺的心意捎给徐书记。”汤阴县白营乡戴家村农民戴银星拿出自家种的小米和红薯,非要省“十件实事”督察组的同志带回去“表达心情”。这样的一幕,在清丰、台前也屡屡上演。
在三门峡市湖滨区交口乡南梁村,一座由37名农民自发筹建的感恩碑把中原农民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碑上正文刻着:“感谢国务院,拥护共产党。种粮给补贴,耕田不纳粮,农民得实惠,一心奔小康。雨露泽华夏,党恩永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