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徘徊在通缩边缘
    权威对话:非典型下跌调控路数当着眼微观
    刚刚告别通胀的中国经济似乎又面临通缩的威胁。面对这一窘境,调控者如何出手?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时呼吁:中国经济正处于通胀趋缓的非典型状态中,宏观政策应该为结构调整提供稳定的环境,解决石油、房地产等难题则应着力于理顺微观市场结构,而非总量调控。
    提到物价下跌,人们常常喜欢从通胀一下子跳到通缩。回顾这8年来价格变动情况,我更倾向于用disinflation这个词,它介于inflation(通胀)和deflation(通缩)之间,可以解释为通胀趋缓。中国现在的物价水平大概是disinflation和deflation两种情况都有,对这种非典型...
[ 全文 ] 
      发改委宏观院王小广 出现通缩的概率加大
    前几年大量的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产能在今年开始释放,明年是释放高峰年,供给大于需求的压力将明显增大。同时,如果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增长偏低的局面得以保持,出现通缩的概率也会加大。适度压缩投资需求增长,积极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才有可能避免出现生产严重过剩、需求不足问题,确保“高增长、...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阴云也就巴掌大那么一块
    M2对CPI通货膨胀的预测作用是无与伦比的,“货币为王”的假设仍然是预测未来,尤其2006年总需求情况乃至整个宏观经济情况的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通货紧缩阴云散去的看法。压制政策来的有多快去的就会有多快,所以我只是担心会出现几个月的通货紧缩。从这个角度上说,所谓的阴云也就巴掌...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袁钢明:通缩已经越来越明显
    现在找不到能够支持总指数上升的因素,反而不断出现往下走的动力。比如高油价传导不下去,工业品和原材料价格增幅由于房地产市场回落而下降,削弱了推动价格上升的成本因素。同时,货币政策还是偏紧,M1和贷款增速非常低,在货币政策没有对应通缩变动的情况下,价格只会往下走。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从积极角度看价格走低
    影响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比较低、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前一阶段大规模投资所形成的供给能力的集中释放,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但应当对价格走势提高警惕,使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利用这个机会,逐步理顺价格的形成机制,理顺一些公共基础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让准确的市场信号来引...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面临轻微通胀压力
    从GDP增长率来看,没有减慢的迹象,学界讨论很多的软着陆或硬着陆都没有出现。由于货币政策的滞后期大约是一年,现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未来不会出现很多专家担心的通货紧缩,反而有轻微的通胀压力。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明年物价无通缩之虞
    截至到目前,今年CPI同比增长2%,这里面有一个食品价格因素,也就是粮食价格波动很大。粮食价格在2004年上涨26%,今年前三季度只上升1.9%,10月份还同比下降0.8%,粮价的大幅波动是影响CPI走低的很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国际油价上涨70%左右,而国内成品油价格只上涨20%,中间有很...
关于经济日报社 关于中国经济网 网站大事记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