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首页 > 宏观经济 > 百姓生活 > 正文
 
70%城市居民无力买房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4月17日 07:37

    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消费已经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但其中却至少有70%的居民没有购买新房的能力。日前,不同来源的两份报告揭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问题。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在中国,住宅将有可能彻底变成一种投资商品。

    ■“追涨”风气引发住宅投资热 

    在房价逆风飞扬的广州、深圳等地,很多人都把楼市看成可以短期投资的对象,“买涨不买跌”,投资的热浪逼人。

    一些城市的相关数据表明,住宅的投资需求在中国房价走向中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2004年年底,北京市统计局联合北京市建委在该市15个小区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目前北京的商品住宅投资性购房比例为17%。在全部投资性购房中近三成短期转手,逾两成投入租赁市场,近五成空置等待升值。 

    ■提前释放的自住需求难以持续高涨 
     
    2006年初,有关方面透露的深圳市2005年新房购房者的全样本分析结果显示:同一购买者购两套及以上房子的总套数为15904套,占新房销售总套数的16.07%。

    住房原本具有生活必需品和投资产品的双重属性,现在来看,楼市的天平已经开始偏向投资的一边了。

    “房市火爆令潜在的自住购房能力得到提前释放,1998年至2005年,中国房屋销售面积年均增长25%。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自住需求很难继续高涨。”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陈昱新说。

    ■福利房租赁经验可供借鉴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锋说,要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除了依靠市场化手段建设商品房出售外,政府还应该建立良好的福利住房保障制度。不能期望每个人都有钱去购房,政府要为那些买不起房的人建设福利住房。现在的住房制度改革单单强调以市场之手解决住房资源有效分配问题,但在建设福利住房方面却少有作为,推出的经济适用房可以买卖,结果就是老百姓还都得去买房,房价自然就被推得高而又高。

    值得期待的是,国家有关方面已经注意到住房制度的这一偏颇了。3月29日,建设部通报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这将对各地廉租住房建设有一个前所未有的推动,有望提高各地实施廉租住房制度的速度,提升公众对廉租住房制度的认知程度。

 
来源: 江南时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