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首页 > 宏观经济 > 百姓生活 > 正文
 
北京英文路标年内规范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3月24日 07:31
韩娜
“清华大学”和“清华南路”中“清华”的英语译法是不同的,前者为“Tsinghua”,而后者是“QINGHUA”。近日,北京出台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第一部:道路交通》,规定了道路名称的翻译标准:专用名词为路名时,采用汉语拼音,但指路标识指向特定场所时,采用英文。
    据市民讲外语活动办公室副主任卢津兰介绍,新标准3月22日起正式实施,之前经过了35位国内外知名语言、公共标识设计专家讨论制定而成。到今年年底前,全市范围内的道路交通标识都将进行统一规范和更换,旅游景区、商业服务业场所、博物馆、文化设施、地铁公交、医疗卫生机构、体育场所和环卫设施的英文标识也将陆续拥有规范标准。
    据了解,立交桥英文全部采用Bridge。对于容易混淆的Avenue(Ave)与Street,新标准进行了明确区分:Avenue(Ave)仅用于长安街CHANG'AN Ave,平安大街PING'AN Ave和两广路LIANGGUANG Ave,其它街、大街用Street(St),如隆福寺街为LONGFUSI St,菜市口大街为CAISHIKOU St。而最能体现北京城市文化特色的“胡同、里、区、园”,将采用汉语拼音予以保留。
    对于颇为复杂的方位词,应进行区别翻译,指示方向时译成英文,如马家堡东路MAJIAPU East Rd;固化为地名时采用汉语拼音,如北纬路BEIWEI Rd;当地名以方位词开头且需要译成英文时,英文方位词采用缩写形式,如东长安街E.CHANG'AN Ave。
 
 
来源: 北京晨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

   

关于经济日报社 - 关于中国经济网 - 网站大事记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