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宏观经济
·
财经
证券
·
产业市场
·
时尚生活
·
CE读书
·
环球媒体
·
管理学院
·
中经论坛
·
短信
·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首页
>
宏观经济
>
百姓生活
>
正文
北京IC卡月票禁止过户
【
打印本稿
】 【
进入论坛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2006年03月24日 07:20
刘洋
客流集中公交、地铁车站将设置自助查询系统,月票卡退卡不办理月票区退费
以前的纸质地铁月票是可以过户的,但今后的地铁IC卡月票将不允许再过户给他人。同时,为方便市民查询IC卡内的余额,将在一些客流集中的公交、地铁车站设置自助查询系统。这是记者昨天从北京市一卡通公司召开的IC卡使用情况说明会上获悉的。
地铁IC卡月票不能过户
据地铁运营公司副总经理战明辉介绍,现在的纸质地铁月票是可以随意过户的,但今后地铁IC卡月票则只允许本人使用,不再允许转让。目前想过户地铁纸质月票的市民须在7月31日之前到地铁指定的发卡充值网点进行办理,从8月1日开始,地铁IC卡月票将不允许过户,且丢失将不予补办。
退卡前需先还透支金额
据一卡通公司总经理汪连启介绍,不论是普通IC卡还是月票IC卡,如需退卡、退资和移资业务,须到一卡通公司指定网点办理。
其中,普通卡退卡时将回收卡片,退还押金,如卡内已透支,须先偿还透支金额。
如卡片存在不完整交易(即在乘坐分段计费的线路上只刷一次卡),须先处理完不完整交易后,才能办理。
移资时须将原卡的余额全部转移到新卡中。
普通卡为坏卡时办理退卡,持卡人须先到指定网点提出申请,7个工作日后凭收卡凭证到同一地点办理退卡、退资、移资业务。坏卡的卡内余额以系统后台卡账户为准,人为损坏的卡片办理退卡时,收取20元成本费。
此外,月票卡含储值区和月票区,其退卡、卡内储值区的退资和移资手续按普通卡规定办理。月票卡不办理月票区的退费、退资、移资手续。
退卡余额超500元需到客服中心
对于要求办理退卡、退资、移资业务的人。汪连启表示,卡内余额小于500元时,可直接到指定网点办理。高于500元的,需到一卡通公司设在西单的客户服务中心办理。
汪连启还表示,3月31日前发行的IC卡押金是30元,如果转换为4月1日发行的IC卡,可把多余的10元押金转作充值款。如果要退卡,将按规定退还30元押金。
地铁站台将设余额查询机
据汪连启介绍,为方便市民查询卡内余额及剩余次数,今后我们将在客流较集中的地铁站台和大型的公交车站设置余额自助查询机。
联合月票卡使用次数不变
目前的地铁、公交联合IC卡月票的价格为90元,而使用次数为140次。公交的成人IC卡月票为45元,使用次数为140次。地铁专用IC卡月票价格为60元,使用次数也为140次。如果购买公交成人月票和地铁专用月票只需增加15元,则可刷卡280次。一些市民对此怀有疑问:地铁公交联合月票是否会增加刷卡次数?
一卡通公司总经理汪连启表示,地铁公交联合月票并不会增加每月的刷卡次数,地铁公交联合月票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乘客,只需要一张卡,地铁和公交都可以乘坐,而同时购买两张月票卡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而一般购买地铁公交联合月票的市民一般每月140次基本能够保证出行,因此,也不会多花15元购买两张月票。
■权威提醒
●分段计价公交线路,需刷卡两次,上下车各刷一次。
●应急时允许乘客任意车门上下车,上车后由售票员使手持验卡补票机流动验卡补票。
●乘客使用IC卡时只需将卡接近车载或地铁站台感应器,听到短促“嘟”声后即表示付费成功;若机器发出提示,则表示扣款交易未完成,需重新操作一次,或请求站台服务人员、售票员的帮助;乘客完成交费后,请注意不要将卡靠近感应器,以免误扣款。
●一票制公交车中途出现故障时,乘客可在乘务员的引导下乘坐下一辆车,换乘时不再刷卡。乘客如不再选择同一交通工具,由工作人员统一清除乘客上车记录不扣除费用和次数。分段计价车辆中途车坏时,乘客在故障地点等待同线路、同方向的公交车时,上车时不再刷卡,下车时再刷卡。
来源: 新京报
相关新闻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
关于经济日报社
-
关于中国经济网
-
网站大事记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