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首页 > 宏观经济 > 百姓生活 > 正文
 
我人均住宅面积超日本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3月21日 13:22
孙洪磊
    日前,在天津召开的“河西商务节城市休闲经济论坛”上,有关专家表示,我国人均住宅面积水平较高,已经超过了香港和日本。今后,城市发展应重视配套功能建设,让拥有住房的老百姓真正“享受住房”。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说,过去我国曾提出“基本实现每户拥有一套功能相对齐全、综合质量较高的住宅”,这一政策使得我国住房持有率达到了80%左右,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6平方米,这一数字居于世界较高水平。我国的房地产发展思路应从“人人拥有”转变为“人人享有”,从强调人均住房面积转到人均住房总量。享有不等于拥有,我国不应再片面强调人均住房面积,而应重点强调住宅的功能质量。

    聂梅生表示,目前,我国的人均GDP为1700美元,香港和日本的人均GDP则超过34000美元,而香港城市居民住房面积是7.1平方米,日本是15.8平方米,低于我国的人均住宅面积。不过,我国老百姓的居住面积虽然大,但居住质量和住房功能相差很远。随着恩格尔系数的提高,人民消费支出的结构发生变化,必然引起休闲经济的发展,而“人人享受住房”的理念和现有居住条件差距很大。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顾云昌说,如今的城市居民需要的不仅仅是“城”或“市”,中国房地产开发应对过去一二十年里形成的陈旧模式进行反思和纠正。今后,我国地方政府在城市社区进行规划和建设的时候,应借鉴和利用国外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和城市的开发模式,除了单一的经济功能外,还要进行综合开发,重视配套功能建设。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城市社区普遍存在着配套不连贯的问题,经营性场所多、真实景观少,消遣性休闲多、智力性休闲少。今后,地方政府应考虑从政策立法角度,保证城市社区发展空间中有休闲、购物、娱乐、运动等一系列配套功能,突破房地产粗放经营、建完房子就走人的模式,实现房地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让拥有住房的老百姓真正“享受住房”。
 
来源: 新华网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