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首页 > 宏观经济 > 百姓生活 > 正文
 
北京将消除大面积择校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3月13日 11:22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代表一针见血地指出,择校问题的存在,折射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不够的现状。可喜的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正在为解决择校问题努力着。两会期间,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表示,北京3年内将消除大面积择校。

    高教资源引入初中教育

    记者:在您看来,群众对教育不满意、觉得上学难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罗洁:择校问题、教育乱收费问题,以及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这些都被称作是教育的三大顽疾。这些问题的形成是长期的,与教育投入不足、社会舆论、家长观念等都有一定关系。

    记者:既然已经意识到,那教育部门在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上今年会采取什么措施?

    罗洁:今年我们首先将北京的高教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北大、清华、首师大、中央教科所等教育资源,派出博士、硕士、优秀本科生进入初中学校,提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解决学校软件建设不足的问题。

    同时,建立责任机制,确定32所中学为重点监办对象,由教工委、教委领导分工管理,一个领导负责两三所学校,经常与对应学校联系,对他们的办学给予支持、提供参考意见。

    记者:去年东城区试点了教师合理流动,您怎么评价这种做法?

    罗洁:我觉得这个流动很好,不论东城还是其他城区或农村,教师合理流动都能对学校办学、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自身发展提供很多机会。我们去年启动城区教师农村支教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今年还要继续做。

    此外,我们也提倡校长流动制度,校长是管理者,他能在不同学校、不同群体中不断培养和完善自身管理经验,从这个角度讲,校长将从流动中获益。市教委和各区县将会出台相关政策对这种流动予以支持和鼓励。

    示范高中招生指标部分分配

    记者:家长们往往担心,孩子上一个不出名的初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上不了好的高中,怎么能解决家长这种担心呢?

    罗洁:这就说到了出路问题,也是教育部门一直要拉动学校建设的重要原因。学生初中在这个学校上,教学条件好不好,教育质量高不高,这些很重要,但这些学生上完三年后能去哪儿,更是家长关注的问题。市教委决定,从今年起,拿出一定的高中示范校新生名额,分配给一些初中,由初中校推荐选拔一些学生进入示范校。

    记者:怎么确定分配比例呢,而且,什么样的学生可以使用这些指标,有标准吗?

    罗洁:这些学生的选拔市教委将会出台指导性意见,各区县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制订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其中涉及综合素质评价,如除了看学业成绩之外,还要看该学生的日常表现,但这种评价主要由学校来做。

    均衡目标力争3年完成

    记者:启动这些措施后,您能不能设想一下今后北京市中小学发展态势,能实现全面均衡吗?

    罗洁:均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全市所有学校都一样了也不行,会引发新的问题。从我们的工作来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尽可能缩小学校的差距,但绝不是削峰填壑,而是不断地在新条件下达到新的相对平衡。

    具体来说,就是实现消除大面积择校,以后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可能考虑的是离家远近、是否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等因素。我认为,选择教育是允许的,但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能选择学生。

    记者:有一个时间表吗?预计用多长的时间达到这个目标?

    罗洁:预期花三年时间,铜陵消除择校用了十年时间,但北京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缩短学校间办学差距会实现得快一些。

    ■连线铜陵

    取消重点校是消除择校的关键

    作为国内第一个大面积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城市,安徽省铜陵市创造了一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范例。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连线安徽省铜陵市市教育局局长金燕,她明确指出,消除择校的关键就是取消重点校。

    教研员支招薄弱学校

    记者:除了加强财政投入外,铜陵先从哪方面入手解决“择校风”?

    金燕:主要是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教学指导。市教育局从2001年开始组织教研员对师资相对薄弱的城郊和农村学校开展教学视导活动,即每学期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各学科教研员到一所学校,查看备课、作业批改等情况,分头听课,通过教师、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校长访谈等形式多方了解情况,并通过一个科学的分析系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使薄弱学校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

    示范高中指标定向分配

    记者:但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仍然很迫切,择校冲动能短期消除吗?

    金燕:家长的择校冲动很难在短期内自动消除,要尽快打消他们择校惯性思维,必须以均衡的生源做保障。为此,我们推出的示范高中指标切块分配制度,就是针对这一点。从1997年起,我们把辖内省级示范高中的招生计划提取出来定向分配,每所学校按照初三毕业生的人数的一定比例获得定向指标,指标比例逐年提升,去年,教育局把当年省级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60%拿出来定向分配给各初中校。

    记者:带来了什么变化?

    金燕:指标定向分配意味着每所初中每年都有固定比例的初中毕业生升入示范高中,这使各初中校的升学竞争压力大大下降。同时,外围学校、城区薄弱学校近几年在校人数都出现了大幅增长的局面。

    开始取消重点校

    记者:通过10年的努力,您认为在消除择校问题上最关键的是什么?

    金燕:我认为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是消除择校现象的关键所在。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校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能减轻学生、家长之间的盲目攀比。我们目前正在做这项工作。

    取消重点校以后,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配套措施要跟上。如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将原重点校的“名师”调到新建的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用来促进所有教师业务素质的迅速提高。

    同时,为了稳定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我们在职称评聘、教师招聘、各种评先评优、骨干教师评选、学制设立等方面给予了特殊的政策倾斜。在铜陵,目前部分城郊学校教师的补贴已经超过了市中心学校。

    
 
来源: 京华时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