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学者呼吁推动中国经济学发展

2018年11月19日 11:1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黄晓勇主编的《经济大国的寂寞?——诺贝尔经济学奖何时花开东亚》一书正式出版。作者在书中呼吁,切实关切中国经济及教育等体制的改革,推动经济学的思想竞争市场的发展。

  该书主要从主流经济学的美国特色、中国的经济学及经济奇迹、对中国经济学的反思三个视角就中国乃至东亚何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进行了详尽阐述。

  在新书发布座谈会上,黄晓勇分享了主编这本书的来由和背后的故事,对书中提出的三个主要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崔民选等专家在会上作了发言。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本书的学术性和思想性,以及对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该书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更加倾向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思想,其发展路线更具美国特色。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历史发展路线是引导经济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指南。西方国家通过不断宣传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旨在从发展中国家获取利益而非助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从历年的获奖成果看,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授予了以新古典主要经济学为代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且更具美国特色。数据显示,近年的获奖者中,美国国籍获奖者占比近72%,是其他所有国家获奖者总数的2.5倍,其程度近乎垄断。

  该书进一步详细回答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为什么没能迎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问题。该书认为,中国在世界经济学理论领域的话语权与中国的经济地位及实现的经济奇迹仍不相配。迄今为止,中国仍尚未建立起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经济学体系。 中国经济学领域研究仍处于“经济学研究的初级阶段”,即无论在经济学的教育、人才培养、经济学的研究等各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缺乏独立的研究案例和经济学思想的竞争市场,使现代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现实之间缺乏直接联系。

  该书最后从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及经济学理论发展视角,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和剖析。该书认为,中国当前最应该关注的是本国的经济学理论发展水平及经济学发展,切实关切中国经济及教育等体制的改革,进而推动经济学的思想竞争市场的发展。对于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国不会刻意追求,但中国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学理论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向前迈进。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