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大国的博弈与协调_宏观经济_中国经济网
·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 > 宏观经济 > 理论前沿 > 宏观理论 > 正文
 
中美经贸关系:大国的博弈与协调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5月29日 11:11
张娜
    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在5月25日会见访华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时表示,希望中美双方共同努力,积极落实胡锦涛主席4月访美期间与布什总统达成的各项重要共识,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通过MSN与一直关注和研究中美经贸关系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生院管清友聊起了这个话题。他认为,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是两个大国的博弈与协调。

    政治与经济的同床异梦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看待中美之间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管清友:当今中美之间的战略关系,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不对称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简而言之,就是打不起,离不开。在安全领域,中美两国都是核大国,无论哪一方,都不会将冲突升级到要去触动核按钮的那一刻。美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实力,中国也是一个军事大国。虽然这种实力是严重不对称的,但两国发生核战争或者全面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小。谁都打不起,也输不起。

    政治与经济从来都是同床异梦。在贸易和金融领域,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让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到了一起。建立在美国金融霸权之上的虚拟经济,其总量已经是美国实体经济的3倍。庞大的资本输出和经常项目逆差成就了美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地位。中国庞大的商品出口和高额外汇储备对美国金融资产的回购,为中国创造了就业,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支持了美国金融稳定乃至经济持续发展。这就是与核恐怖平衡相对应的金融平衡。因此,中国与美国在诸多方面都有共同利益,并已经结成了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然而,结成利益共同体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从此会一帆风顺。实际上,中美两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旷世博弈。美国从来都重视自己的大战略,中国自古以来就具有处理国家关系的谋略。中华文明一直被西方人称之为“冲击——回应”型的文明形态。这种文明形态的特点是内敛、被动,当然也有强大的吸纳和渗透能力。当前,中国在慢慢理解美国的方式,美国也在接受中国的方式。不对称的战略平衡,不对称的相互依赖,造就了当下独一无二的中美关系。美国许多人认为,中美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中国人认为,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的重新定位时期。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中美两国政治家们的高超政治智慧和手法。虽然中美两国在战略上达成了不对称平衡和相互依赖的态势,但是,美国在战术上越来越咄咄逼人的态势也越发明显。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几乎在所有涉及到中国的领域,比如人民币汇率、贸易顺差、知识产权保护等等,美国都采取了进攻性的态度。这严峻考验着中国政治家的政治艺术。

    美国对中国咄咄逼人的态势掩饰不住它行为和思维上的矛盾之处。实际上,美国已经陷入了“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三难选择”。这意味着美国政府不可能同时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民族国家和大众政治这三个目标。美国在其主导的全球性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要求实现商品和要素能够充分自由流动,各国政府对跨国界的经济交往基本上不加干预和阻碍,而又实在无法绕开民族国家的独立性和国内大众政治的压力。所谓大众政治并不一定要求直接选举和多党竞争,最重要的是相同利益的社会成员能够动员起来,组成各种利益集团,而政策制定者也必须对利益集团的呼声作出回应。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表明,政府已经不得不屈从于国内政治。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