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以来收入分配变化刍议 _宏观经济_中国经济网
·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 > 宏观经济 > 理论前沿 > 宏观理论 > 正文
 
1992年以来收入分配变化刍议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5月26日 11:03
武力 温锐
    1992年,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以后,一方面加快了对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另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此后,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比重不断攀升,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城镇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数量在1998年首次超过公有制单位,此后仍不断攀升。另外,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人力资本也越来越显示出它在工薪收入中的决定性作用,技能、专业知识和供求关系导致了职工之间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原来由国家统一制订和管理的各个产业工资标准,也在深化国企改革中被打破,带有垄断性的行业工资与普通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资差距也在拉大,这实际上是另外一种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导致要素参与分配比重增加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最终确定了积极发展私营经济政策和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此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变化呈现出加速的势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也逐渐发挥着基本作用。特别是1997年开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抓大放小”以后,民营经济在从业人员和企业数量上都超过了国有和集体单位,使得国民收入由按劳分配为主转向按要素分配为主。从企业性质和资本来看,个体经济从1991年的1417万户,注册资金488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377万户,注册资金3782亿元;私营企业则从1991年的10.8万户,注册资金12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43.5万户,注册资金24756亿元。再从从业人员所在单位所有制性质看,1991年底,在城镇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就业人员为14292万人,其他所有制单位从业人员为3173万人,二者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1.83%和18.17%;到2004年底二者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8.73%和71.27%。至于农村,从1992年起,随着乡镇企业的转制和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非集体所有制企业已经占绝对优势,成为乡镇企业的主体,集体经济往往只收取土地租金。除了工资和企业利润收入外,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成长,上市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投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股票、债券、存款、房产出租等收入的比重也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薪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非正当收入呈现增长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我国始终处于一个经济和社会转型期,这种转型,既包括经济体制由过去的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转轨,也包括工业化带来的由落后的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还包括与上述两个转型同时发生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转型。这种剧烈深刻的社会转型,必然导致在新旧体制衔接方面出现漏洞和暂时无法界定领域,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同时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领域,从而为社会收入分配方面产生合法垄断性收入、灰色收入、甚至黑色收入提供了环境和温床。而这些非正当收入,在1992年以后,随着市场的放开和法治不健全,迅速蔓延。以煤炭行业为例,2005年下半年,煤炭大省山西共有合法批准的煤矿3800多个,加上正在建设的总共4200多个,但是在清理时发现全省还有近5000个非法煤矿,即非法开采的煤矿数量超过了合法开采的煤矿。(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山西:煤炭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转换》,《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3月7日。)此外,违反劳动法,依靠压低、拖欠工人工资、延长工人劳动时间、不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条件等方法牟取利润,也属于企业主的非法收入。再以行业垄断性利润收入为例,目前社会上流传的“银行加证保(证券、保险)、两电(电力、电信)加一草(烟草)、石油加石化,看门的也拿不少”。同属国有企事业单位,但职工平均工资则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

    另外一个就是在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转制过程中出现的“权贵私有化”、外资和私企低价收购和“管理层收购”,不仅导致了现有社会财富占有的严重不公平,而且也为未来的收入分配制造了不公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股市、房地产、国有企业改制所导致的“暴利”阶层;因税制不健全和征管不力(成本太高)导致的“合理避税”和偷漏税行为,以及贯穿整个改革过程的“以权谋私”和利用国家资源和垄断行业牟取集团和个人收入的腐败或“搭车”行为。这些都使得改革开放以来的居民收入来源,不仅有正当的要素收入、经营收入、风险收入、利息收入等,还有许多行业垄断利润收入、灰色收入甚至违规违纪收入。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