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用户名: 密码:
 中经网搜索
 
     
繁体版 English Deutsch    
宏观首页 | 国内报道 | 国际报道 | 政策法规 | 经济报告 | 理论前沿 | 经济词典 | 经济会议 | 经济学人 | 专题频道 | 开发区  
 
金融稳定:徘徊在夯实和摇荡间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5年11月08日 07:02
侯宁
    11月7日,央行首次发布2005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报告作出了中国金融“总体稳定”的判断,但强调维护金融稳定需着重关注十大问题,其中首要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说,这一判断是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央行的清醒,也说明了问题的可控。

    但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局部”存在的问题也是可以向全局转化的。大者如关系全局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小者如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高矮悬殊”的问题,都需要我们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去处理才能过关。

    本次央行报告中给“金融稳定”下的定义是: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有效发挥其关键功能的状态。但众所周知,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证券市场的“关键功能”如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早已丧失,即便是其投资功能,也随着近期股改的深入暂时失去了方向。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虽然遭遇宏观调控,但依然存在房价居高难下、投机资金云集等问题。逐利的炒作扭曲了市场价格,制度的不完善助长了腐败,而对GDP的盲目崇拜,又使得权力早已过度地介入房地产业而不能自拔……所有这些,都对我国金融社会的和谐构成了重大威胁。

    有美国经济学家评论说,中国的金融体系是比较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这话不是恭维,但言外之意我们也是需要明辨的,那就是我们的金融市场依然以银行为绝对核心,而我们的财政是可以保证银行信用体系的改造的。

    但是,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是不能停顿的,银行在改制、股市在改革、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结构性改造,如此,我们的金融体系在多长时间内还能继续“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需求”呢?

    这段时间是机会,也是挑战,因为随着WTO相关承诺兑现日期的日益迫近,我们可以放手“调控整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更何况,我们还面临着《报告》中提到的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溢出效应”给金融稳定带来的众多不确定因素,油价上涨、全球升息、美元贬值、政治纷争、战争和地区冲突等,都已经从百姓生活的层面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这个日益“缩小”的地球村里,我们的生活越富,对别人依赖越深,便越难以再享受“独善其身”的逍遥。

    该行动了,立足全局与民意,拿出勇气和决断,金融稳定的保持和“升级”还得靠进一步贴近市场和民心的改革。
 
来源:国际金融报
 
关于我们内容宣言网站大事记网站攻略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